鄂东南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微生物碳动态变化
相似文章
-
有机肥不同量级对小麦产量和土壤培肥的影响 [韩宝, 于跃跃, 朱文, 徐凯, 郭宁]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24) 73-78
-
闽侯郊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碳的影响 [李守中, 徐文程, 许鹏程] 安徽农业科学 2008,36 (31) 13733-13734+13770
-
沼渣连续施用对土壤有机碳组成及剖面分布的影响 [谢勇, 王昌全, 李冰, 袁大刚]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9,27 (2) 208-213
-
沼液的园林地消解处理利用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碳、氮与酶活性的影响 [耿晨光, 段婧婧, 李汛, 段增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10) 1965-1971
-
4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对山地草甸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特征的影响 [艾丽菲热, 王祥, 陈雪, 郑伟, 简大为, 朱亚琼]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20 (1) 23-33
-
常绿阔叶林与杉木林的土壤碳矿化潜力及其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王清奎, 汪思龙, 于小军, 张剑, 刘燕新] 生态学杂志 2007,26 (12) 1918-1923
-
植灌促林过程中碳贮存的变化 [陈凌燕, 杨玉盛] 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0) 275-276+287
-
北方农田土壤有机碳对不同物料投入的响应 [胡一民, 王斌] 农业灾害研究 2019 (2)
-
坡耕地黑土活性有机碳空间分布及生物有效性 [方华军, 杨学明, 张晓平, 梁爱珍, 申艳] 水土保持学报 2006,20 (2) 59-63
-
不同温度条件下杉木、桤木和火力楠细根分解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刘艳, 汪思龙, 王晓伟, 于小军, 杨跃军] 应用生态学报 2007,18 (3) 48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