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孔隙水形态及土壤渗透性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020 (6) 74-80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孔隙水形态及土壤渗透性分析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20 (6) 74-80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孔隙水形态及土壤渗透性分析

作  者:
董均贵;吕海波;陈国强
单  位: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关键词:
核磁共振;渗透性;土壤;干湿循环;孔隙水
摘  要:
干湿循环过程会影响土壤孔隙水储存形态,导致土壤渗透性增大、养分流失.该文基于核磁共振技术,探究不同含水率和经历0~4次干湿循环后土壤孔隙水储存形态的变化规律,研究干湿循环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依据"饱和-吸力"联测方法可将孔隙水分为束缚水和可动水,二者的横向弛豫时间(T2)阈值为1.96 ms.土壤湿润过程中,孔隙水主要以可动水的形态存在;土壤含水率较低时,束缚水(T2<1.96 ms)和可动水(T2≥1.96 ms)占比接近;当含水率超过13%时,可动水的含量迅速增大,而束缚水量增加较少.经历多次干湿循环后,土壤束缚水含量几乎不变,而可动水含量随着循环次数增加而线性增加;将干湿循环作用引入Coope渗透率模型可知,0~4次循环内,土壤渗透率与循环次数的6次方成正比;干湿循环作用会显著增加农田土渗透性、降低土壤肥力.研究可为农田土水分、肥力保持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7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