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加工工艺及壳聚糖对鱿鱼中多环芳烃形成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2,50 (7) 157-164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Effects of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Chitosan on PAHs Formation in Squid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2,50 (7) 157-164

加工工艺及壳聚糖对鱿鱼中多环芳烃形成的影响

作  者:
杨波;朱严华;黄菊;祝世超;余新威
单  位:
浙江海洋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浙江省海产品健康危害因素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秘鲁鱿鱼;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多环芳烃
摘  要:
[目的]以秘鲁鱿鱼为研究对象,探究加工工艺及壳聚糖处理对鱿鱼加工过程中多环芳烃生成的影响.[方法]探究了不同时间(2、3、4、5 min)、温度(120、140、160、180℃)、食用油种类(棕榈油、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烹饪方式(煎、烤、炸)、鱿鱼皮去除与否以及2g/L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溶液浸泡处理对鱿鱼中多环芳烃生成的影响.[结果]随着加工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鱿鱼中多环芳烃总量及苯并[a]萞含量也逐渐增加;经不同的食用油加工鱿鱼后,多环芳烃的生成量从低到高依次为棕榈油、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P<0.05).采取烤的方式所生成的多环芳烃总量最低,苯并[a]芘含量在煎的方式下最低;去除鱿鱼皮能够有效降低加工过程中多环芳烃的生成量(P<0.05);壳聚糖处理组的鱿鱼经2、3、4、5 min加工处理后,多环芳烃总量较CK显著降低(P<0.05),下降率分别为30.28%、28.17%、19.37%、5.77%;苯并[a]芘含量也显著下降(P<0.05),下降率分别为32.35%、41.03%、45.45%、69.52%;羧甲基壳聚糖处理组鱿鱼经2、3、4、5 min加工处理后,多环芳烃总量较CK有显著下降(P<0.05),下降率分别为20.68%、18.36%、20.86%、12.63%,苯并[a]芘含量也显著低于CK(P<0.05),下降率分别为2.94%、10.26%、15.91%、59.05%.[结论]加工时间、加工温度、食用油种类、烹饪方式以及鱿鱼皮对鱿鱼中多环芳烃的生成均有显著影响.加工前利用壳聚糖与羧甲基壳聚糖进行浸泡处理,可显著降低多环芳烃及苯并[a]芘的生成.
译  名:
Effects of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Chitosan on PAHs Formation in Squid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1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