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吕泗渔场主要渔获物春夏秋三季脂肪酸组成及食性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21 (4) 19-28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吕泗渔场主要渔获物春夏秋三季脂肪酸组成及食性分析 Progress in Fishery Sciences 2021 (4) 19-28

吕泗渔场主要渔获物春夏秋三季脂肪酸组成及食性分析

作  者:
陈仕煊;于雯雯;张虎;张硕
单  位: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关键词:
脂肪酸;营养价值;食性;季节;渔获物;吕泗渔场;
摘  要:
为探究吕泗渔场主要渔获物营养价值、食性及季节变化,于2018年5、8和10月渔业资源调查采集渔获物,测定其脂肪酸组成,采用脂肪酸标记法进行食性分析。结果显示,8种主要渔获物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PUFA/SFA)为0.88~1.79,n-3/n-6为2.56~3.18,C16:1n7和Σ15+Σ17夏季显著增加(P<0.05),C20:5n3+C22:6n3(EPA+DHA)、PUFA/SFA、n-3/n-6、C20:4n6、C22:6n3和Σ22+Σ24秋季显著增加(P<0.05),C20:1+C22:1秋季显著减少(P<0.05)。各渔获物营养价值较高且秋季显著高于春、夏季,其中,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lucid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polyactis)营养价值最优。DHA/EPA和聚类分析将渔获物分为3组: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和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凤鲚(Coilia mystus)、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angerii)、棘头梅童鱼和小黄鱼;银鲳(Pampusargenteus)。哈氏仿对虾、周氏新对虾、日本蟳植食性和底栖生物食性明显,凤鲚和小黄鱼浮游动物食性明显,银鲳植食性和浮游动物食性明显,皮氏叫姑鱼和棘头梅童鱼食性无明显偏好。夏季,硅藻和细菌食源显著增加;秋季,底栖生物、甲藻和陆生植物食源显著增加,浮游动物食性显著减少。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9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