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1999—2011年东、黄海鲐资源丰度年间变化分析 水产学报 2014,38 (1) 59-67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Analysis of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chub mackerel abundance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Yellow Sea during 1999- 2011 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 2014,38 (1) 59-67

1999—2011年东、黄海鲐资源丰度年间变化分析

作  者:
王从军;邹莉瑾;李纲;陈新军
单  位:
上海海洋大学远洋渔业协同创新中心;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海洋大学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大洋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关键词:
鲐;丰度指数;年效应;单位捕捞努力量(CPUE);广义加性模型
摘  要:
根据1999—2011年我国鲐大型灯光围网渔业数据,使用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和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估算了影响CPUE的时间(年、月)、空间(经度、纬度)、捕捞性能和环境效应[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表面高度、海表面叶绿素浓度],并以年效应作为资源丰度指数,分析了东、黄海鲐资源丰度的年间变化,东、黄海鲐资源丰度指数的年间变化与产卵场海表面温度以及捕捞强度间的关系。GAM结果表明,时间、空间、捕捞和环境变量对CPUE偏差的解释率为11.69%,其中变量年的解释率最大,占总解释率的38%。结果显示,1999—2011年东、黄海鲐鱼资源丰度指数(abundance index,AI)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08年以来更是持续下降,丰度指数由2008年的1.22降至2011年的0.82。东、黄海鲐资源丰度指数年间与产卵场呈正相关,关系式为AI=-3.51+0.23SST(P<0.05),这表明较高的产卵场SST对鲐资源量增加有利。过高的渔获量以及我国群众围网渔业渔船数量的快速增长是导致近年来鲐鱼资源下降的重要原因。
译  名:
Analysis of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chub mackerel abundance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Yellow Sea during 1999- 2011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8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