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黄河源区建植19年人工草地生物结皮CO2通量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 草地学报 2021 (5) 894-903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黄河源区建植19年人工草地生物结皮CO2通量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 Acta Agrestia Sinica 2021 (5) 894-903

黄河源区建植19年人工草地生物结皮CO2通量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

关键词:
CO2通量;叶绿素荧光;BSCs演替阶段;植被特征;土壤性质;冗余分析;
摘  要:
为了解黄河源人工草地不同类型生物结皮和植被群落CO2释放和固定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二者的影响因子,本文通过调查黄河源建植19年人工草地不同类型生物结皮CO2通量和植被土壤特征变化发现:藻和地衣结皮CO2通量均显著小于苔藓结皮(10.58μmol·m-2·s-1)(P<0.05);苔藓结皮对应的植被群落CO2通量(11.55μmol·m-2·s-1)显著低于藻和地衣结皮(P<0.05);藻和地衣结皮下的土壤CO2通量显著大于苔藓结皮(约2倍,P<0.05)。苔藓结皮叶绿素初始荧光参数F0(Minimal Fluorescence)和最大荧光参数Fm(Maximal Fluorescence)均最大;藻和苔藓结皮的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Optimal/Maximal Quantum Yield of PSⅡ)均高于地衣结皮。CO2通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主要影响因子相似,均与禾本科高度、土壤铵态氮含量正相关,与pH负相关。因此,在研究草地碳平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物结皮的贡献,同时需注意不同类型的生物结皮的CO2通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变化。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2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