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农业科学》
1957
摘要:零陵县是邱陵地区,并间杂有部份山区,自然环境的因子较复杂,个别山区的生产季节,往往要比一般地区延迟半月之久。由于地势和季节的不同,农业生产也就表现了多样化的特性,稻田种类多,品种复杂,分布零散;而这些农家品种都是农民在各种不同自然条件下,经过几千年栽培选择和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均具有生存的优良特性,一般表现对地区生长条件的适应性强,产量稳定,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做好水稻农家品种整
-
王育弼
《新疆农业科学》
1957
摘要:群众说:“一倒欠三成”,事实也是如此。尤其是前期倒伏危害性更大。现将今年在米泉县所作的一些调查,整理如下。
-
许春远
《湖北农业科学》
1957
摘要:水稻螟虫在安徽水稻地区常造成灾害。据历年各地调查,中稻的白穗率一般在5—10%,而双季晚稻的枯心率约在20%上下,损失极大。1956年冬,安徽省农业厅,为了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水稻螟虫越冬情况,以供治螟参考;因此,我们于10月下旬至芜湖县,选择能代表圩区及小丘陵地区等三个乡,进行调查。兹将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提出几点意见,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
陈家润
《湖北农业科学》
1957
摘要:一、原始材料圃 原始材料圃的设置,在于研究征集自各地的原始材料生物学上和经济学上的特征特性,除提供选种材料外,并自其中初步选拔合于本地区栽培要求的品种供进一步试验。采取湿整点播,每品种播一小区,每隔9区设一标准区,每小区3——7行,行长6尺,按籼、粳、糯及早、中、晚分类,以类型为主,原产地为辅;在同一地区内,按各品种成熟期迟早,顺序排列。
-
《新疆农业科学》
1957
摘要: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安吉然省瓦雷克勤斯基區的“棉农”集体农庄自己制定了並使
-
王育弼
《新疆农业科学》
1957
摘要:米泉县水稻地區雜草很多,鴨娃草是其中之一,由於其蔓延迅速,为害期长,不易清除,因而成为最凶的雜草。
-
王希仁 ;
李如白
《湖北农业科学》
1957
摘要:一、前言 水稻黑尾浮尘子,是本省水稻重要害虫之一。历年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无论早中晚稻均遭其害。更严重的是二晚移栽本田初期,浮尘子常群集为害稻苗,往往酿成稻株枯萎死亡,致使水稻颗粒无收,成为本省生产上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我所自1954年起即进行了此项害虫的试验研究工作。经几年来的摸索,对某些基本问题已初步获得局部解决。随着生产的需要,特将调查研究的一些资料整理出来,先行披露,希望读者们给予批评和指正,使今后继续研究时,有所遵循与改正。
-
黄炳玉 ;
肖道庸 ;
王炳燃
《湖北农业科学》
1957
摘要:根据本省水稻施肥情况调查,大部分地区,对钾肥的施用,仅次于氮肥。1951年在本所稻田地力测定结果,氮钾肥料对水稻的肥效,亦表现较氮磷为高,说明在水稻生产中,钾肥的确具有重大意义。本试验以测定硫酸钾对水稻的肥效,及其在一般农家施肥基础上最适当的补给量,为今后生产、使用和推广钾质肥料提供参考。
-
陈家润
《湖北农业科学》
1957
摘要:(一)试验设计 1.供试品种名称或数目:记载某一试验项目供试品种的名称;若品种很多,如原始材料圃等,则只记品种数目。
-
刘增祥
《新疆农业科学》
1957
摘要:火星集体农庄地势低洼,大多为粘壤土,地下水位约0.4—2公尺。农庄从1953年就开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