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垦》
1957
摘要:河北省12个国营农、牧场今年共播种各种作物26万多亩,比去年约增加116%;预计共可产粮食5.400多万斤,较去年增加两倍。其中在沿海盐碱荒地上建立起来的中捷友谊、柏各庄、静海、青县、汉沽、军粮城等六个农场,今年开荒扩大水稻
-
春桂
《中国农垦》
1957
摘要:渤海区水稻技术座谈会今年的第二次会议于8月16日在盘锦农垦局召开。会上除总结了“早直播”,“苗期旱长”以及“水育苗”,“旱育苗”,“水直播”等項栽培方法和土地规划,水旱轮作,盐碱改良等问题外,并结合当前生产着重讨论以下两个问题。一、加强水稻后期管理,保证丰收。参加会议的农场,除了盘锦地区各场因为遭受旱灾,影响水稻产量外,如清河、汉沽、双林、军粮城等场的水稻,生长得都很好,可说是丰收在望。其他如柏各庄、芦台等场虽然扩大了播种面积,但单
-
李春桂 ;
王保公
《中国农垦》
1957
摘要:今年7月1日至6日,在江西恒丰农场举行了长江流域国营农、牧场第二次经验交流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江西、湖北、湖南的国营农、牧场(包括劳改农场)和安微、江苏、河南种植水稻的农场,以及有关的农场管理机关的代表。座谈会分为农业、畜牧、经营管理三个讨论小组。这次座谈会的召开,正是在与会各场早稻收获前夕,双季晚稻即将移栽,大秋作物进行田间管理的紧张季节。在农业生产上讨论的中心内容是:如何保证早稻的丰产丰收,力争及时插下双季晚稻,作好大秋作物的田间管理,准备战胜各种自然灾害,以争取全年的大丰收。
-
许傳桢 ;
李澤炳 ;
楊惠元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56
摘要:一、研究目的湖北省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江河湖泊众多,为一季中稻主要产区,在中稻收割后,有培育再生稻(秧孙)的习惯。兩季連作稻在本省江汉平原如孝感、沔阳、黃陂、武昌、鄂城等县都有栽培,惟面积有限,全省不过七八十万亩。自中央农业部粮食生产总局发表“关于南方水稻地区單季改双季间作改連作秈稻改粳稻的初步意見”以后,由于党政領导重視和羣众积极推行,單季改双季,秈稻改粳稻在本省有很大的发展。改变耕作栽培制度是一件复杂工作,存在問題必多,我們为了解早晚稻兩季連作是否較一季中稻再加上培育再生稻为有利,并找出兩季稻連作究竟以什么品种配合最为适宜,因此于1955年在本院农場进行本試驗研究,以供水稻生产上的参考。
-
王铨茂 ;
竺万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56
摘要:水稻白叶枯病近年来在广东、湖南、江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諸省普遍发生。根据1954年的調查,此病在湖北鄂城阳新兩县內相当严重,減产1—2成。1955年此病发生是在六月下旬,与去年在六月下旬发病情况大致相似,但自七月中旬后由于干旱,因此病害比去年輕些。根据过去文献报导,認为病土是此病傳染的主要来源。此病的发病規律还未清楚,因此首先迫切要求了解病害的侵染来源及其傳播途徑,由此进一步可作为防治此病的依据。
-
陈华癸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56
摘要:我們观察到,虽然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很多,在一定条件下只有少数种类占优势。制备一定土样的营养冻粉平面培养,常見到在最高稀釋盤中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占80%以上。如果用选擇培养基来分离培养一定生理羣,也常見到一种或少数几种在最高稀釋盤中占优势。这些事实指出,一定土壤在一定条件之下,只有少数几种微生物对于土壤中相应的生物化学活动起决定性作用。进一步認識到,正因为占优势的种类对于土壤中相適应的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这些种类应当調查清楚并詳加研究。对它們了解得愈多,就愈能够管制它們的活动,为农业生产服务。
-
王铨茂 ;
林学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56
摘要:水稻白叶枯病,不仅在湖北普遍发生,即在其他省分如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广东,都很严重。防治此病的最有效办法是栽培抗病品种,自53、54年于大冶发现农家抗病品种“糯谷杆”后,湖北农业厅、华中农科所和华中农学院都很重視这个品种,組織了水稻白叶枯病工作組織,將这品种引入鄂城金牛試种。55年病害虽輕,其他品种仍多少发病,而“糯谷杆”表現抗病,并比当地品种“老禾谷”增产31%,为此“糯谷杆”有推广價值,特去“糯谷杆”原产地大冶作进一步的調查,兹將調查結果簡述于下:
-
方中达 ;
刘經芬 ;
朱家琳
《植物病理学报》
1956
摘要:前言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 (Uyeda and Ishiyama)Dowson]是目前仅次于稻瘟病的重要水稻病害,华东、华中和华南各地都有發生,病区还有逐漸扩展的趋势。白叶枯病的防治,目前除去注意品种和施肥以外,还沒有更积極有效的消灭方法,主要是因为对这病害的侵染循环还不完全了解。白叶枯病初次侵染的来源,意見很不一致。石山信一及桥岡良夫認为土壤和作物殘余中的細菌是初次侵染的来源,盾藤和夫等則証明白叶枯病細菌在土壤中不能越冬,初次侵染来源是病藁和种子中的細菌,并發現在野草中越冬的細菌也是侵染的
-
王永华 ;
夏立群 ;
吳自強
《植物病理学报》
1956
摘要:云南省水稻栽培地区几乎均有稻瘟發生,各地大力号召采用种子处理以杀灭病原,虽然文献中对种子帶病問題有所报导~[1,2,3,4,5],但其細节尚须有更多的資料加以补充。
-
沈魯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56
摘要:我國广大的農村,在作物栽培技術上,對於排列的方式,絕大部分是用長方形與四方形,但有些地區对水稻栽插有使用划行器作正方形排列的,间亦有用三角形者(非正三角形,亦未注意排列的方向)。1952年春,吉林崔竹林同志用叢內六厘米等距離的正三角形而在叢間則用距離不等的三角形或長方形的插秧法(手續亦過繁),曾收获較高的產量,作者對排列栽培的方法,從理論上認識到等距離的栽植,定可提高产量,並認為用定型的正三角形的排列更能很好的利用空隙,陽光與通風,使之有生產更高產量的有利條件,牠的距离既是有規則的而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