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兹·布丁 ;
楊仁民
《新疆农业科学》
1958
摘要:马铃薯对於牲畜,尤其对於猪来说是饲养价值高的饲料。以每公颂所得的饲料单位数来说,
-
《新疆农业科学》
1958
摘要:马铃薯是高产作物,既可供人食用,又可充多汁饲料,在国民经济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八
-
王大翔
《农药》
1958
摘要:土豆发芽是长期貯存中的一个严重問題,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大跃进的情况下,土豆得到大面积的丰收,这个問題,就显得更为突出。目前,許多部門都要求研究、生产、和供应抑制土豆发芽的药剂,以期解决这一問題。抑制土豆发芽問題,在許多国家都引起了注意,許多科学家进行关于这个問題的研究工作,已經找到許多化学药剂,可以抑制土豆发芽,但由于这类药剂
-
《湖北农业科学》
1958
摘要:“芽子洋芋”是宣恩县劳模徐树民所创造的一种依靠洋芋本身在自然条件下经过休眠期后萌发出来的芽子进行栽培繁育的方法,通过实践已在宣恩县长潭河区推广了1,100亩,平均亩产可达6,500斤,并在100亩大面积获得了单产10,000斤以上的丰产栽培的产量,这显示了在低山地区栽培“芽子洋芋”的优越性。它是增产的方向。
-
张文邦 ;
肖润敏
《湖北农业科学》
1958
摘要:马铃薯原产地为热带和亚热带的南美秘鲁,智利一带的拔海4~5千公尺以上的高山上,性喜冷凉气候,由于它的产量高,养分好,生长期短,对土壤适应性较大,栽培方法简单,传到我国来,虽只有两三百年历史,但发展迅速,目前栽培已相当普遍。
-
《中国农垦》
1958
摘要:马铃薯为我场主要作物之一。第三作业站第三生产队的10亩丰产马铃薯,每亩平均为11.242市斤,创造了高额产量。一、选择了适宜马铃薯生长的土地。根据种马铃薯土地排水力弱和盆地常年多霜的特点,我们将丰产田选设在地势较高的沙质壤土上,前作是春小麦。这种土壤,有机质虽然较为缺乏,但土层疏松,排水通气良好,粘结性小,利于马铃薯块茎的生长。同时由于地势较高,一般不易遭受霜害。今年六月上旬,马铃薯出苗后,其它较低地区,都遭
-
林傳光 ;
黄河 ;
王道本 ;
霍守祥
《植物病理学报》
1957
摘要:在河北省沙岭子农业試驗站和北京农業大学試驗农場1955和1956两年所进行的病薯栽培試驗,表示土中的重复侵染是中心病株形成过程的基本特征。当挖掘出土初期的病薯时,發現直接与种薯病斑相連的幼芽都在出土之前变黑死去,剛剛露土的幼芽中,靠近已死幼芽的莖基也开始部分变色,距离較远的则仍然健全。在已出土的衰弱幼苗上常常可以看到露在地面的莖基部分也显出暗褐色的病斑,但是沒有孢子囊,而該病斑的地下部分则披有一層孢子囊趺缜o斑并不全是达到莖基的終点,而达到莖基終点的,也不与种薯病斑相連接。1956年在两地播种的789穴病薯中發現了9株这种病苗,其中5株迅速萎蔫而枯死,1株發生莖斑痊愈現象。只有少数出現較晚而維持較长久的弱苗遇到适合气候时能够在地面上形成孢子囊傳染到本株或同穴中其他植株的叶片缙诓∶绲闹饕饔孟匀辉谟谛纬傻叵骆咦幽乙砸鹜ㄖ姓诔沙さ慕≈昵o基的感染。在成株莖部上病菌只能在皮层扩展引致条紋状的暗褐色病斑。这种病斑不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發育,但是在露出地面后随时可以形成孢子囊成为空中傳染的經常潜在来源。出土病苗的观察以及幼苗地上部接种試驗結果說明病害延迟流行的原因,一方面是受病的幼苗容易枯死,另一方面是在早期气候下不能得到形成孢子和再侵染所需要的温湿度的配合。建議在各地預测站选擇适当地点播种病薯,以便观察病害中心的發展情况,作为預測預报的根据。
-
萧贤邦
《中国农业科学》
1957
摘要:魁歧村栽培马铃薯的历史相当久,累积了很多经验,尤以播种、选种、贮藏等方面的经验较突出。1.播种期:播种期有三次,第一次是白露后到秋分前后播种,冬至收获;第二次是晚稻收获后,立各前后播种,第二年雨水前后收获;第三次是在第一次马铃薯收获后(冬至)到立春前播种,第二年
-
叶飞 ;
汪铁民
《陕西农业科学》
1957
摘要:一、试验的目的、方法和条件马铃薯需种量大,每亩至少需100——150斤种薯,如果把薯选和芽选剩余下来的残薯也计算在内,每亩就需要四、五百斤种薯。解放前农民生活困难,春季每缺粮,养成了惜种习惯,常把块茎上的芽眼(?)下作种,多留薯肉充饥。一般的芽苗只有6.5—10克重,(1955年的
-
胡笃敬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57
摘要:马铃薯是世界重要的食用作物,当然也是极有价值的饲料,并且是殿粉,糖浆和酒精工业的重要原料。同时马铃薯产量很高,我国每亩产量平均是七百五十斤,多时一二千斤乃至六七千斤,苏联最多每亩能产一万八千八百多斤①。因此世界各国马铃薯栽培事业都很发达,苏联由于党和政府对于马铃薯栽培事业的发展给予巨大的关怀,马铃薯的栽培面积和总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我国栽培面积也很广大,据估计全国马铃薯的产量有四千余万石,湖南1955年全省不完全统计,种马铃薯面积将近30万亩,1955年秋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