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马铃薯研究合辑
Position: Home > Special subjects > 马铃薯研究合辑

马铃薯研究合辑

  • 雁北人民战胜了马铃薯晚疫病

    《中国农业科学》 1959
    摘要:一1958年雁北地区山药(马铃薯)获得了空前未有的大丰收。全区播种山药156万亩,占基本粮田面积的20%。每亩平均产量达2,200斤左右,比1957年亩产626斤提高了三倍,比解放后产量最高的1952年亩产897斤,增长1.4倍。去年雁北地区山药获得全面丰收,除了我们在栽培技术上实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如稀植变密植,犁种改窝种,扩大良种面积,增施肥料等几个关键性的措施以外,在全民总动员之下,歼灭
  • 1958年马铃薯丰产的基本经验

    《中国农业科学》 1959
    摘要:根据1958年全国各地马铃薯丰产材料的分析,取得马铃薯大面积丰产的主要技术措施,可概括如下。一、深翻一尺左右,加深耕作层,促进根系发育,改良结薯环境深翻地对于马铃薯的好处是:(1)
  • 马铃薯芽栽试种成功

    李江 《中国农业科学》 1959
    摘要:山西阳高县燎原人民公社红星大队,1958年试种了3分地芽栽马铃薯共631斤。方法是:在马铃薯播种前一月,于背风向阳的地方挖一深1尺、宽4尺、长1丈的坑,坑底铺一寸厚的肥土(四分细碎的马粪兑一分干细土搅拌均匀)。然后将从窖内取出的马铃薯(经过块选
  • 马铃薯夏季盖草防旱

    李绍曾 《中国农业科学》 1959
    摘要:1958年,黑龙江省嫩江专区萨尔图试验站种植的7.5亩马铃薯,自5月6日播种后降雨量较少(5、6月共降雨47.9毫米),至7月仍然久不下雨,旱灾严重地威胁着块茎形成和增长。他们在没有灌溉设施的情况下,7月10日用车拉水,实行人工浇灌后,即用陈麦秆复盖垅沟,厚度约5厘米左右,铺的厚薄要均匀。盖草的材料:麦秆、稻草或青割的杂草都可用,但不要把
  • 马铃薯窖底催芽

    杨日如 《中国农业科学》 1959
    摘要:去年夏季在章邱县刁镇人民公社时家大队,以领导干部、技术员,老农"三结合"的方式试种了一亩秋季马铃薯,由于采用了深耕、密植、催芽等措施,获得3,636厅的高产,今将催芽技术介绍如下。将马铃薯切块后盛于蒌筐中,悬在井水中浸2—3小时,取出在阴凉处摊在席上晾干。与此同时,把深约1.5丈的直筒形地下窖(地瓜窖)清理好,再把洁净的粗砂冷
  • 马铃薯打尖能增产

    张友富 《中国农业科学》 1959
    摘要:1958年,四川省城口县明月人民公社五区队进行的马铃薯(品种为巫峡洋芋)打尖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们的作法是:6月初,当80%左右的植株现蕾时打第一次尖(从着生第一个花蕾的下边掐断);十天后把新生的旁尖再普遍摘除一次。其结果如下表:
  • 界首县双季马铃薯栽培经验

    朱光焕 ; 王亦民 ; 岳绍先 《中国农业科学》 1959
    摘要:安徽省界首县种植双季马铃薯有二、三十年历史。由于其产量高而稳定,经济收益高,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界首群众,利用下季栽培的马铃薯作种薯,成功地解决了春播马铃薯留作种用,结薯块小,产量低的问题,从而节省了从遥远北方大量运种薯的费用。这一栽培双季马铃薯经验很值得在我国适合种马铃薯的地区推广。现把他们的栽培技术介绍如后。
  • 作好预测预报,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黄河 《中国农业科学》 1959
    摘要: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除了在播种前消灭病薯、选用抗病良种和建立无病良种基地、切块播种、增施有机肥料外,由于病薯不可能淘汰干净,在生长期密切注意病害是否发生,做好预测预报工作,也是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根据各地经验,可在气象条件利于发病时加紧寻找发病中心。如河北沙岭子发病中心出现的时期,通常都在旬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为75%的那10天
  • 贮藏马铃薯的简易通风贮藏库

    王成俊 《中国农业科学》 1959
    摘要:为了解决马铃薯大批贮藏和克服棚窖贮藏种薯倒堆倒窖和通风散热不良的现象,1958年作者曾于我院高坎协作区进行了简易通风贮藏库的设计和研究,从今年检查贮藏结果看来,收效很大,颇受群众欢迎,特介绍,供各地参考使用。一贮藏方法我们采用简易通风贮藏库、通风棚窖及旧式棚窖等三种形式进行对比。贮藏种薯数量共约20余万
  • 一个值得重视的两熟栽培方式——麻城中驿区马铃薯棉花连作经验总结

    张驹 ; 黄慎德 ; 陈汉经 《湖北农业科学》 1959
    摘要:棉田两熟栽培,是我国劳动人民充分利用自然,在生产实践中长期累积经验的结晶。我省两熟棉田面积比重大,约占90%以上,每年农民为国家创造大量的粮、棉、油财富。到目前止,棉田前作主要的有小麦、大麦、蚕豆、豌豆以及油菜等数种,从而在栽培经验上也因此丰富多采,并著名国内外。另一方面,也正由于两熟栽培造成了夏种夏收,秋收冬播一年两个大农忙景象:所谓“三抢四快”,需要男女老少齐上阵,收割、脱粒、送肥上粪、整地播种……几种作物,若干工种,要求齐头
共 3816页/38159条

学术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