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瑞国 ;
王彬龙 ;
魏艳丽 ;
蒋会利 ;
丁亦非 ;
张平 ;
姚俭昕
《陕西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以两因素二次正交回归方案设计试验,应用DPS软件,以产量(Y)为目标函数,将播期(X1)、播量(X2)做为因素进行研究,研究高产小麦品种中麦 895 在关中灌区的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中麦895 在关中灌区适宜的播期和播量分别为,播期10 月5~10日,播量为260.75~343.93 万基本苗/hm2.
关键词:
关中灌区,
中麦895,
高产栽培,
播期,
播量
-
王兴保
《农民致富之友》
2024
-
梅最英
《种子科技》
2024
摘要:小麦赤霉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小麦生产的病害,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不仅存在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的问题,还会产生抗药性。为了寻找更加环保和有效的防治方法,绿色防治技术成为了相关学者研究的焦点之一。基于此,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小麦赤霉病绿色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探讨不同方法在控制小麦赤霉病方面的应用潜力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各种绿色防治技术,希望为小麦赤霉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为确保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绿色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
植物提取物,
生物有机肥
-
潘晓东 ;
徐建伟 ;
苏永涛
《种子科技》
2024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合小麦生长的叶面肥喷施用量,以小麦百农207和郑农17为材料,研究叶面肥维大力喷施用量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并对小麦的各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返青期和灌浆期喷施叶面肥1 200 g/hm~2,百农27和郑农17的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11.74%和13.09%,喷施叶面肥促进了除小麦株高以外的其他农艺性状的改善,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对小麦的产量影响较大。
关键词:
小麦,
叶面肥,
施用量,
产量性状
-
崔晨威
《种子科技》
2024
摘要:在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粮食进出口贸易与生产快速发展.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人们越发关注小麦种植情况.近年来,小麦种植面积与种子需求量逐渐增加.然而,由于小麦种子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小麦产量与质量受到影响.因此,需要从小麦种前、种中与种后等阶段分析处理技术.分析小麦种子处理技术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优化小麦种子处理技术的建议,旨在为我国小麦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小麦,
种子,
处理技术
-
刘俊臣 ;
刘冬梅
《种子科技》
2024
摘要: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断提高小麦产量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在宁津县在多年的农技推广实践中发现,有不少农民在小麦生产的过程中走入了误区,既花费了大量的钱财,又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使得小麦产量得不到有效提高.探讨了农民在播前准备、播种、出苗后管理以及机械收获等环节要点,以期有效避开小麦生产误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小麦,
播种,
生产管理
-
孙群周
《种子科技》
2024
摘要: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是现代化的生产技术,能够保证小麦的播种质量,种植效率高.基于此,主要论述了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要点,以期为小麦的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
机械化播种,
技术要点
-
刘长召 ;
孔令岱 ;
陈福浩
《河南农业》
2024
-
王汉生 ;
姚建斌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
摘要:针对小麦病虫害识别过程中,传统深度学习模型表现不稳定、识别精度低、泛化能力有限的现状,提出了新的双流网络模型,即结合ResNet和ViT以提高识别准确性.该方法融合了卷积神经网络处理图像局部结构,同时利用Transformer捕捉长距离依赖关系,改进了识别性能.通过2 070张小麦病虫害图片数据集训练验证,调整ResNet50和ViT预训练模型参数,结果显示,双流模型在训练集上达96.5%准确率,在验证集获0.94的F1分数,明显优于其他主流单一模型.结果证实,新模型在小麦病虫害识别卓越性能,为其在智能农业系统中广泛应用提供潜力.
关键词:
小麦病虫害识别,
ResNet,
ViT,
双流网络,
深度学习
-
吴倩 ;
郭皓昱 ;
席甜甜 ;
李煜 ;
杨建光 ;
马守才 ;
王军卫
《麦类作物学报》
2024
摘要:为了揭示化学杀雄剂CH1诱导雄性不育的作用机理,以小麦品种普冰151为试验材料,利用测序技术对化杀不育系(FHS)和正常可育系(FZC,对照)的花药RNA进行转录组学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FHS和FZC之间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共3 895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 334个,下调表达基因2 561个,主要富集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多糖代谢、外部结构组织、细胞壁组织等;经KEGG分析,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戊糖和葡萄糖醛酸转化、淀粉和蔗糖代谢利用等通路中。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转录组数据中所筛选出的5个表达差异较大的基因进行验证,在花药发育的单核期,处理与对照相比,这5个基因表现出不同的上下调趋势;而在二核期和三核期,这5个基因都表现出明显的下调趋势,推测这5个基因的下调表达有可能与化杀不育系花粉的败育有关。
关键词:
化学杀雄剂,
转录组分析,
GO富集,
KEGG富集,
荧光定量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