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先冠 ;
冯利平 ;
白慧卿 ;
孙爽 ;
李国强 ;
程陈 ;
江敏 ;
李颖 ;
赵锦
《农业机械学报》
2024
摘要:为明确气候变暖和“双晚技术”背景下华北地区冬小麦的适宜播期,基于WMAIP集成模型,对华北地区冬小麦适宜播期、冬前积温下限及最迟播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区晚播减产幅度由南向北增大,南部晚播减产幅度最小(<19.5%),中部晚播减产幅度在26.4%以内,北部晚播减产幅度最大,最高可达32.0%。华北地区北部、中部和南部的适宜播期分别在9月25日—10月5日之间、9月30日—10月20日之间和10月10日—11月5日之间。华北地区冬小麦基于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适宜冬前积温下限分别在497~629℃·d和344~581℃·d之间,并由南部向北部递增。在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条件下,河北、山东、河南大部分地区的最迟播期分别为10月1—13日、10月10—16日、10月22—28日和10月7—19日、10月16—22日、10月31日—11月12日。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暖背景下华北地区“双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冬小麦,
冬前积温下限,
最迟播期,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WMAIP
-
王鹏新 ;
李明启 ;
张悦 ;
刘峻明 ;
朱健 ;
张树誉
《农业机械学报》
2024
摘要:冬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进一步准确地估测冬小麦产量,以陕西省关中平原为研究区域,选取冬小麦主要生育期与水分胁迫和光合作用等密切相关的条件植被温度指数(VTCI)、叶面积指数(LAI)和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率(FPAR)作为遥感特征参数,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优化小波神经网络(IPSO-WNN)以改善梯度下降方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并构建冬小麦产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IPSO-WNN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66,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 7.59%,相比于 BPNN(R2=0.46,MAPE 为 11.80%)与 WNN(R2=0.52,MAPE 为9.80%),IPSO-WNN能够进一步提高模型的精度、增强模型的鲁棒性.采用灵敏度分析的方法探究对冬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输入参数,结果发现,抽穗-灌浆期的FPAR对冬小麦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拔节期的VTCI、抽穗-灌浆期和乳熟期的LAI以及返青期和拔节期的FPAR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较大.通过IPSO-WNN输出获取冬小麦综合监测指数I,构建I与统计单产之间的估产模型以估测关中平原冬小麦单产,结果显示,估测单产与统计单产之间的R2为0.63,均方根误差(RMSE)为505.50 kg/hm2,相比于前人的研究较好地解决了估产模型存在的"低产高估"的问题,因此,本文基于IPSO-WNN构建的估产模型能够较准确地估测关中平原冬小麦产量.
关键词:
冬小麦,
产量估测,
粒子群优化,
小波神经网络,
遥感多参数
-
徐春燕 ;
张倩 ;
王雅娴 ;
王红雨 ;
盛开 ;
王宜伦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为探明适宜砂质潮土地力提升和作物增产的商品有机肥,于2021—2022年在河南省新乡县开展冬小麦田间试验,以单施化肥为对照,研究不同商品有机肥(含炭有机无机复混肥、含菌复合肥、含菌有机肥、含炭有机肥、腐植酸有机肥)对砂质潮土理化性状、冬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商品有机肥施用可实现冬小麦显著增产24.6%~49.7%,其中施用含炭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含炭有机肥分别增产49.7%、43.8%。施用含炭有机无机复混肥地上部氮、磷、钾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44.6%、43.1%、54.4%,施用含炭有机肥分别显著提高24.8%、33.5%、45.5%。施用商品有机肥可降低0~10 cm土壤容重,同时含炭有机无机复混肥、含菌复合肥、含炭有机肥、腐植酸有机肥分别显著提高砂质潮土有机碳和速效钾含量33.1%~44.8%、10.8%~16.7%。此外,含炭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含炭有机肥施用还能提高>0.25 mm土壤团聚体占比,显著提高土壤α-葡糖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β-木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磷酸酯酶活性。以上表明,含炭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含炭有机肥通过降低0~10 cm土壤容重,促进土壤大团聚体形成,提高有机碳、速效钾含量及土壤胞外酶活性,实现冬小麦产量及养分积累量的提高,是适用于砂质潮土的商品有机肥。
关键词:
砂质潮土,
商品有机肥,
冬小麦,
产量,
土壤理化性状
-
秦杨 ;
余金珂 ;
刘怀 ;
王梓英
《植物保护》
2024
摘要: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在生产过程中受到多种害虫为害;在调查重庆市潼南区小麦病虫害过程中新发现一种鳞翅目害虫为害小麦,对其进行形态学及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ytochrome oxidaseⅠ,COⅠ)基因序列鉴定,确定其为显脉污灯蛾Spilarctia bisecta Leech。污灯蛾属中有多种为害农作物的害虫,但显脉污灯蛾在中国还未有为害小麦的确切报道,这一发现提醒我们应当注意小麦和其他禾本科作物上的潜在害虫。
关键词:
小麦,
显脉污灯蛾,
形态学鉴定,
外生殖器,
细胞色素氧化酶I亚基
-
金艳 ;
马红珍 ;
宋全昊 ;
宋佳静 ;
赵立尚 ;
陈杰 ;
白冬 ;
周宝元 ;
朱统泉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为了解新引进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小麦资源在黄淮麦区的遗传多样性及性状特点,挖掘利用价值,拓宽现有种质基础,以40份新引进的CIMMYT小麦资源为材料,对株高、穗下茎长、穗下节长、旗叶长与旗叶宽、穗长、穗粒数、分蘖数、生物量、产量、千粒质量等11个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以及籽粒水分含量、吸水率、蛋白含量、面筋含量、硬度、沉降值等6个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7.56%~32.55%,平均值为18.00%,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87~2.05,平均值为1.95;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94%~7.86%,平均值为4.56%,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87~2.03,平均值为1.96。所有17个性状可简化为5个主要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5.65%;聚类分析将材料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包含8份资源,占比20.00%;类群Ⅱ包含9份资源,占比22.50%;类群Ⅲ包含3份资源,占比7.50%;类群Ⅳ包含20份资源,占比50.00%;第Ⅱ类群材料的蛋白质含量与面筋含量最高,与其他类群相比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且硬度与沉降值最大;第Ⅲ类群材料的产量和生物量最大,株高最高,穗下节长、穗下茎长与穗长最大,穗粒数与分蘖最多。本研究明确了该批小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特点,以及其农艺、产量、品质性状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
资源评价,
CIMMYT,
小麦,
引种,
遗传多样性,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
玛依拉·哈山英
《农村科技》
2024
摘要:新冬52号在沙湾市种植表现出高产稳产、抗寒性好、适应性强、抗倒伏等优良特征特性,2023年新冬52号在沙湾市推广面积达0.53万公顷.为充分发挥冬小麦群体生长优势,达到高产、稳产的 目标,本文从选用优良品种、合理滴灌、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化学调控等方面,总结出新冬52号在沙湾市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以期为沙湾市冬小麦新冬52号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冬小麦,
新冬52号,
高产,
栽培技术
-
贺佳 ;
郝瑞 ;
任淑芳
《中国植保导刊》
2024
摘要:传统的小麦病害监测主要依靠人工田间调查,当涉及区域尺度时,该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而遥感技术的出现为区域尺度下的小麦病害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在介绍小麦病害遥感监测生理机制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地遥感、无人机遥感、卫星遥感在小麦病害遥感监测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推进小麦病害遥感技术应用、提高病害监测预警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
病害,
遥感监测,
近地遥感,
无人机,
卫星
-
赵亚茹 ;
王琨 ;
赵丽平 ;
魏敏
《中国植保导刊》
2024
摘要:依托"全国农药械信息管理系统",对甘肃省庄浪县2022年冬小麦和苹果生产管理中农药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使用农药的类型、用量、成本、毒性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扩大农药调查监测范围、优化农药品种结构、加大农药市场管理、加强科学用药培训等方面提出了有关工作建议.
关键词:
农药使用,
调查监测,
结果分析,
建议
-
崔文强 ;
杨彩红 ;
田琨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摘要:为提出有利于小麦、玉米光合作用与产量形成的耕植模式,在河西走廊绿洲灌区进行田间试验,设置免耕(NT)、传统耕作(CT)两种耕作方式,小麦玉米间作(W/M),小麦后插播冬油菜玉米轮作(W-G→M)、小麦玉米轮作(W→M) 3种种植模式,测定不同耕作种植模式下小麦、玉米的光合特性指标、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状况。结果表明,与CT相比,NTW/M小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较CTW/M分别高出54.96%、1.18%、13.79%;NTW/M玉米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较CTW/M分别高出53.19%、25.99%,与轮作相比,NTW/M小麦净光合速率较NTW-G→M、NTW→M分别高出34.81%、32.73%,气孔导度分别高出1.02%,35.62%,蒸腾速率分别高出8.89%、30.92%;与CT相比,NTW/M小麦4叶片、2叶片叶绿素含量较CTW/M分别高出8.93%、3.19%;NTW/M玉米4叶片、2叶片叶绿素含量较CTW/M分别高出20.79%、7.97%,与轮作相比,NTW/M小麦4叶片、2叶片叶绿素含量较NTW-G→M分别高出8.33%、2.10%;NTW/M小麦4叶片、2叶片叶绿素含量较NTW→M分别高出10.33%、12.55%;与CT相比,NTW/M小麦产量较CTW/M高出24.08%;NTW/M玉米产量较CTW/M高出10.16%,与轮作相比,NTW/M小麦产量较NTW-G→M、NTW→M分别高出9.56%、17.07%。因此,NTW/M处理更有利于小麦、玉米进行光合作用实现增产,是河西灌区值得推广的一种耕植模式。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种植模式,
光合特性,
叶绿素含量,
产量
-
笪文婷 ;
王军 ;
唐山远 ;
孔培君 ;
丁雅 ;
高舒迪
《农业装备技术》
2024
摘要:随着小麦播期的推迟,小麦出苗期相应拉长,即使增加播种量,田间出苗率仍偏低,越冬基本苗严重不足,且苗情素质差,表现为苗小、苗瘦、苗弱.严重影响小麦后期的生殖生长,造成株矮、穗小,有效穗数明显减少、小穗退化、结实率低、千粒重下降,尤其是较晚迟播的处理实收产量较CK减产26.2%~44.1%.较晚迟播即使增加了相应播种量,仍然表现为减产,同比收益净值下降明显.根据丘陵地区温、光、水、气等自然资源条件和选用的品种特性,为减少晚迟播的损失,句容市小麦最迟播期应在 11 月底前.
关键词:
丘陵,
迟播小麦,
不同播期,
播种量,
产量,
影响,
句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