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小麦研究合辑
Position: Home > Special subjects > 小麦研究合辑

小麦研究合辑

  • 警惕小麦霜冻

    卜慕华 《中国农业科学》 1955
    摘要:1953、1954两年4月是曾连续发生霜冻,华北部份地区小麦遭受严重减产,根据各地调查总结结果,明确下列各点:1.地势高而倾斜处冷空气不易积聚,因此受害轻微,平谷地洼地受害严重.2.向阳通风,靠近树冠地方的小麦受冻轻.3.土壤含水量越多的,小麦受冻害越轻.4.紧密土壤较疏松土壤受冻轻.5.小麦遇霜冻若尚未抽穗,密植的常较稀植的
    关键词: 疏松土壤, 倾斜, 密植, 霜冻, 平谷, 稀植, 受害, 土壤含水量, 小麦
  • 1954年内蒙古河套区小麦药剂混合拌种防治金针虫和小麦腥黑穗病工作总结

    杨宗羚 ; 杨毓芳 ; 吴栋 《中国农业科学》 1955
    摘要:小麦是我区栽培最广的一种作物,由于以网腥黑穗病为主的腥黑穗病和以细胸金针虫为主的地下害虫对于小麦的为害,1955年在内蒙农牧部和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指示和帮助下,开始用赛力散和六六六混合拌种进行防治;但因为事先宣传工作做得不够,干部和群众缺乏经验,拌种技术没有掌握好或因耕作上的问题,以致在个别地区发生了偏差,曾引起部分群众对混合拌种认识的混乱.去年为了稳步的推广科摹技术,适当的缩减了混合拌种的面积,全区共拌种近30万亩;在领导的重视和推广同志们的努力下,胜利地完成了拌种任务.
    关键词: 六六六, 河套, 混合, 防治, 内蒙古, 拌种, 小麦腥黑穗病, 赛力散, 网腥黑穗病
  • 河南临颖地区小麦整地保墒经验初步总结

    河南省小麦工作组 《湖北农业科学》 1955
    摘要:河南省临颖县土壤80%以上是黄土(粉砂壤土)与黑土(粘壤土)。黄土地区小麦的前作以晚粟为最多,黑土地区以晒旱地为最多,因此,确定以这二类小麦地为调查和总结整地保墒经验的重点对象,并兼顾到二合土(粉砂粘壤土)以及其他茬子地的整地保墒经验的总结工作,兹将调查结果分述如下: 黄土、两合土。黑土早茬地与晚茬地的整地保墒关键 (一)1953年秋季奇旱,自8月20日到10月29日相隔二个月零九天未降雨,是十年来未见过的旱象。临颖县小麦播种面积的35%由於土壤水份不足,种不下麦子,经政府号召浇水抢播。未浇水播种的小麦地,一般缺苗率达16%左右。据本组检查分析结果,缺苗的主要原因是土壤保墒不良
  • 小麦黄吸浆虫(Contarinia Tritici Kirby)生活习性观察及药剂防治初步报告

    刘家仁 ; 陈業英 ; 李奉先 ; 邵振玉 《湖北农业科学》 1955
    摘要:过去几年,我们在河南南阳、洛阳进行小麦吸浆虫的研究中,发生的都是小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国内过去发表的研究 报告也大都是这方面的。至於小麦黄吸浆虫(Contarinia tritici Kirby)至今还缺乏研究,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很少了解。但根据各地报导,不少小麦产区均
  • 1955年河南南阳小麦金针蟲防治研究报告

    河南南阳小麦金针虫工作组 《湖北农业科学》 1955
    摘要:1952—1954年在南阳、许昌一带调查证实,溝金针虫主要在早春麦苗返青拔节时期为害。如1954年4月间在内乡赤眉调查:玉米茬小麦4,756亩,返青後受害在50%以上的约有400亩,其余被害均在30%左右;估计内乡、镇平两县,1954年因金针虫为害,减产小麦至少在1,200万斤。为了进一步摸索及肯定春季耩施毒砂、毒粪等,防治金针虫的方法,并了解虫子消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作防治的参考,1955年华中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省农业厅及南阳专区内乡、镇平两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单位,共抽调干部6人,组成金针虫工作组,在原有基础上,以内乡、赤眉四坪乡及鎭平候集宋小庄乡的第一农业社
  • 小麦腥黑穗病防治初步试验

    王清和 ; 严芝学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55
    摘要:本试验曾用九种消毒方法处理小麦种子,以防治腥黑穗病。每种处理种植一区,每区五行,行长十尺,重复四次。以后计算各区的发病率和产量,藉以比較各种处理的功效。结果,对照区发病百分率为82.7%,用0.01%谷仁乐生拌种为0.17%,而用5%石灰乳浸种三天为2.7%,食醋浸种十五分钟洗后播种为0.13%,0.8%信石精拌种为5.8%。其他处理如黑礬浸种,棉油拌种,牛粪液浸种,煤炉灰拌种虽然使发病率减低,但防病功效不大,没有应用价值。食醋浸种区与谷仁乐生区不但发病率同样低,而且产量也同样高,足见食醋对于防治小麦腥黑穗病的功效很大,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 湖北省松滋县小麦品种及栽培技术调查初报

    湖北省荆州棉区棉花工作组 《湖北农业科学》 1955
    摘要:小麦是棉麦及稻麦两熟地区的重要冬季作物。两热增产是今後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因此,在研究棉花增产的同时,我们进行了小麦品种及栽培技术的调查工作。兹将调查初报刊出,供各地参考。 一、基本情况 (一)土质:本县地势可分为山区和湖区两部份。湖区包括二、三、四、六、十、各区,其余一、五、七、八、九、五个区均为山区。各区土质非常复杂,群众分类如下:
  • 米丘林生物科学与整理小麦农家品种

    章锡昌 《湖北农业科学》 1955
    摘要:通过两年来在河南临颍地区进行的农家品种整理工作,我们对米丘林生物科学关於有机体与其生存条件统一的原理有了进一步的体会。现根据1954年春调查与1954——55年品种试验结果,提出初步总结,以供讨论。 一、品种分布 这个地区的农家品种概括地可分为3个类型,分布在3个环境条件不同的地区,现分述於下:
  • 在米丘林学说启示下的小麦吸浆虫防治研究

    刘家仁 ; 陈業英 《湖北农业科学》 1955
    摘要:前言 小麦吸浆虫是毁灭性的小麦大敵,所有小麦地区都有它的分布。在我国发生的历史已久,据湖北天门老农记忆:50年前即会猖獗成灾,以後每隔若干年大发生一次。在解放以前一直未被注意,1950年又普遍发生,陕西河南二省受灾尤重。1951年我所开始进行研究,我们参加这一工作已经有五年了。
  • 分枝小麦研究试验总结报告

    余松烈 ; 尹承佾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55
    摘要:分枝小麦的研究试验开始于1950年,其主要目的为:(1)瞭解分枝小麦生物学和经济学上的性状,以及在济南条件下的适应情况。(2)根据群众栽培分枝小麦的经验,提出合理的栽培技术,以发挥分枝小麦的丰产特性。本文是四年来分枝小麦试验的简单总结。虽然试验的时间拉得很长,但由于作者等的水平及其他条件的限制,研究极不深入,错误在所难免,希望读者们指正。
共 9911页/9910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