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小麦研究合辑
Position: Home > Special subjects > 小麦研究合辑

小麦研究合辑

  • 济南小麦周期播种试验

    余松烈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55
    摘要:(1)在济南条件下,由于年份及品种的不同,一般的说,冬小麦的播种时期应在秋分以后到霜降以前的时间内,过早过迟均非所宜。如果由于早、涝等灾害以及其他原因而不能适期播种时,也应争取早播;播种越迟,单位面积产量越低。②同一品种在不同时期播种,由于外界条件的不同,对于种籽的萌发,幼苗出土的快慢,植株的生长发育,以及病虫害的情况等均有显著的不同。不同品种对于外界条件也表示了不同的反应。(3)在济南条件下,冬小麦不能进行春播和夏播的主要原因,乃为植株不能順利地通过春化阶段发育,常受夏季高溫的影响以及严重地遭受各种銹病(特别是稈銹病)危害的缘故。
  • 小麦線虫病虫■汰除工作介绍

    刘存信 《中国农业科学》 1955
    摘要:线虫病是小麦产区严重病害之一,在我国已流行多年。这种病主要是藉混杂有虫瘿的麦种移动而传播蔓延,由于大量调拨麦种及推广良种,病区日益扩展。河北省线虫病很普遍,据去年调查至少已有36个县市发生,其中以定县最为严重。定县又是优良品种七二麦的产地,近年来随着七二麦的推广及调运,线虫病就迅速而广泛的传播到省内和省外的许多地区.为了总结防治小麦线虫病的经验。农业部植保局
  • 小麦吸浆虫研究,Ⅰ.

    杨平澜 ; 施达三 ; 李成章 《昆虫学报》 1954
    摘要:这篇报告是1953年关於小麦吸浆虫的研究结果。其中包括两部分:一是土壤取样检查,二是麦穗取样检查。从这些资料里,可以显示这种害虫在上海当年的发生情况。其中关於它的幼虫在土壤内的情况,过去在国内外知道得还很少或不够明确。 土壤取样检查和麦穗取样检查,在研究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上,是其中重
  • 春小麦种子肥育的效果及操作经验

    孫仕利 《中国农垦》 1954
    摘要:春小麦种子用麦芽粉肥育的措施,是苏联农业生产上新的丰产经验.为了能掌握此项丰产措施,并摸索一些操作技术上的经验,东北各国营机械农场都进行了试作.东北区国营农场管理局直属农场中,今年用经过麦芽粉肥育的种子播种达1,733.8公顷,占小麦播种面积的7.14%.麦收后,各农场一致认为:经过肥育处理的种子,无论在出苗期、
  • 国营中灘农场春小麦丰产经验介绍

    陳汝誥 ; 郝貴森 《中国农垦》 1954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国营中滩机械农场一九五四年种植了16,168.36亩春小麦,平均每亩产量166.6斤,全场共收获春小麦2,694,698.94斤.平均实际产量较计划产量每亩150斤高出11.17%;较去年平均每亩产量105斤高出58.7%.从今年春小麦丰产上,初步总结出栽培技术的经验如下.一、平整土地灌秋水,达到压碱抗旱的作用.为了便利机械作业与合理灌溉,我场从去年秋季便有重点的进行平整上地,并在大块的土地上进行规划,挖修了灌溉渠道.灌秋水在压碱抗旱上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因为当时地下水位尚低,溶于水中的盐碱易于大量随水下落,同时水温和土温都较高.灌水后土壤中形或缺氧状况, 正适于
  • 黑龙江各国营机械农场春小麦丰收 开展节约响应支援解放台湾

    董芷人 《中国农垦》 1954
    摘要:黑龙江省十六个国营机械农场春小麦普遍获得丰收,共上缴国家三万二千余吨新麦.平均每公顷产量1,307公斤,完成计划总产量的107%,每公顷超过计划产量9%.其中有大面积的丰产田种植着优良的品种,集贤农场的'甘肃96'优良品种每公顷产量达2,738公斤,曙光农场的'哈系2370'品种每公顷产量2,400公斤.这些优良品种基本上可供明年全省机械农场二万多公顷小麦种植用.省国营农场管理局,为了巩固
  • 冬小麦的初冬灌水

    鄔桐 《中国农垦》 1954
    摘要:冬灌的作用冬小麦的初冬灌水是华北农民多年行之有效的、保苗和增产的措施.我们国营农场几年来进行冬灌也得到了同样的效果.冬灌对小麦的主要作用是:1.防止土壤温度的剧烈变化,保护幼苗安全越冬;2.促进土壤的保墒作用,避免过早春灌.因此,在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的地区(如华北),初冬灌水是保证小麦丰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在低湿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则不一定需要冬灌,因为这些地区的土壤含水量一般是很高的.冬小麦的冻害和霜害主要是由于冬季或早春温度的剧烈变化所造成.但是水的特性却能防止温度
  • 宝泉岭农场春小麦丰收

    陳世富 《中国农垦》 1954
    摘要:国营宝泉岭机械农场,今年在比较乾旱的气候条件下(从抽穗期至成熟期均旱)小麦获得了丰产丰收.全场共种植春小麦4,863.53公顷,平均公顷产量达1,358公斤,共计收获了6,451吨品质较优的小麦(平均容积重125尼克,最高者达134尼克).产量与过去年份相比,提高了37-42%,较一九五三年平均公顷产量824公斤增加了506公斤.今年不仅产量提高了,且公顷成本较一九五三年降低了8.92%;公斤成本降低43.05%.共获得利润达三
  • 曙光农场春小麦大面积丰产的技术经验

    劉岑 《中国农垦》 1954
    摘要:国营曙光农场,今年的春小麦虽遭受较严重的干旱和部分雹灾,但由于较好地掌握春小麦栽培技术,在3,318公顷的土地上,仍获得了每公顷平均1,526公斤的产量.两吨产量以上的有232.8公顷,平均产量超过当地农民的50%以上.获得大面积丰产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正确轮种与秋耕秋耙我场进行了农田规划,坚持轮种顺序,今年已无重槎三年的小麦播种地,重槎两年者仅占小麦播种面积的9.7%,重搓一年的占32.5%,休闲地(包括绿肥作物)面积占29.3%,豆槎面积占24.1%绝大多数是种在相宜的前作之后.根据田间调查记
  • 河南小麦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 Faldermann)的研究

    吴铱 ; 彭中允 《昆虫学报》 1954
    摘要:1.沟金针虫需2年以上完成一代生活史。越冬成虫2月下旬出土,3月中旬至4月中旬为活动盛期,产卵在1至2寸表土内,卵于5月初孵化,卵期为5至8星期。老熟幼虫8月下旬开始化蛹。9月中旬起羽化,蛹期约2星期。成虫羽化后即行越冬。 2.越冬幼虫2月底至3月中旬开始向表土活动(10厘米处地温8—12℃左右),3月中旬及4月全月是为害盛期(80%以上幼虫集中在1至2寸之表土内),8月至12月表土之幼虫密度极小(仅有虫1.2—6.8%),不致为害成灾。 3.沟金针虫之天敌除一种壁虱(Cheyletus sp.)和一种蜘蛛及蚂蚁外,尚有寄生菌2种,具中一种经鉴定为冬虫夏草(Cordyceps sp.)之一种。 4.小麦整地时适当深犁(5—7寸)并精耕细作能毁杀大部分蛹体及成虫,并可将幼虫翻上来供鸟类捕食(9,10月间97%老熟幼虫,在5—7寸土内化蛹及羽化,同时88%幼虫分布于1—7寸土内)。此外以芝麻与豆类为小麦前作及夏季休间结合翻耕曝晒亦能减少虫害损失。 5.沟金针虫在河南的主要为害期系在春季,所以早春於麦行间耩666毒土或毒沙以毒杀向表土上升之幼虫是值得继续研究的。
共 9911页/9910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