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小麦研究合辑
Position: Home > Special subjects > 小麦研究合辑

小麦研究合辑

  • 提高华北小麦单位面积产量的意见

    荘巧生 ; 李希达 《中国农业科学》 1951
    摘要:土改以后,农村生产力逐步恢复与提高,人民的日常食粮,在粗细粮的比重上,已有显著的变化,小麦的增产,是具有重要意义与必然性的。兹就管见所及,将有关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几个主要环节,提出说明如下:一精耕细作,做好保墒在华北,土壤水分可以决定小麦的收成。如何整
  • 小麦腥黑穗病的防治

    张镇中 《中国农业科学》 1951
    摘要:一为害损失小麦腥黑穗病为害地区,在我国已知有二十五省,不但蔓延地区广大,而且常造成严重损失,在年平均温度十四度下的冬麦区,和寒冷地带的春麦区发生最烈,即以山东而言,在昌潍、昌乐、沂南等县,田间被害率都曾高达百分之九十,在甘肃省海原、固原、西吉、静宁、会宁、定西,田间被害率有达百分
  • 简化小麦杂交后代处理方法的几点意见

    庄巧生 《中国农业科学》 1951
    摘要:利用杂交方法打破作物品种的保守性,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培育,使其产生合乎实际需要的定向变异,再加以严格的选择,最后创造新的优良品种,这是现阶段品种改良上已经肯定了的有效办法。但是由于受了旧遗传育种学上唯心的、机械的观念的影响,以及对于进步的苏联农业生物科学缺少认识的关系,我们在处理杂交后代的具体方法上仍然是不够切合实际,有待修改的地方恐怕还是很多。
  • 定县小麦栽培问题

    李希达 《中国农业科学》 1951
    摘要:土改后的农村,群众生产力获得解放,旧的生产方式与方法,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群众要求的提高,有些已经不再能够适合目前的环境,满足群众的需要,定县的小麦栽培问题,便是在这样的环境情况下产生的,如果我们能够及时的予以适当解决,则未来的定县农业生产,无疑的是会大大的向前迈进一步。
  • 对于小麦条锈病检定工作的认识

    陈善铭 《中国农业科学》 1951
    摘要:在讨论一九五一年条锈发生的可能性时,王焕如,卜慕华和欧阳骁同志在一个枝节问题:田间检定和幼苗检定上,发生了一点不同的意见,有一些朋友问到我对于这一个问题的看法,现在把我的意见写在下面,错误的地方还请大家纠正。我们认为田间与幼苗检定不是矛盾的问题,也不是那个是正,作决定标准,和那个是副,作为参考的
  • 定县王海川小麦丰产调查

    杨杰三 ; 姜廼修 ; 周书府 《中国农业科学》 1951
    摘要:据群众反映定县七区南关王海川的小麦每年至少超出群众一般产量15%以上。他在栽培方法上主要地着重以下数点:1.合理轮作。2.大垅栽培。3.管理得法。(一)轮作法:为了增加地力,利用豆种植物轮作。第一年,小麦垅内间作处暑黄黑豆。(因处暑黄豆成熟早,收获后能赶上种麦)豆子收获后将地上豆叶翻入土内可顶基肥施用。整地后种麦。第二年,在小麦畦内种谷,(小满前三、四天种
  • 小麦红蜘蛛防除法介绍

    姜廼修 ; 周书府 《中国农业科学》 1951
    摘要:现已春暧,麦苗开始生长,小麦害虫——红蜘蛛,亦到了发生的时候。河北省定县农场在三月二十九日检查,部份麦田已经发生了红蜘蛛。兹将各地群众对
  • 北京郊区小麦群众选种工作总结

    《中国农业科学》 1951
    摘要:甲、总的情况:北京郊区根据中央农业部五年普及良种计划,去年开始小麦群众选种,今年已进入第二年。在选种前,六月八日由郊委会召集选种会议具体布置,在分工上,除第十二区由农业大学员生参加外,其余六个区的选种重点村,本所各有干部结合工作。自六月十二日起至二十八日止工作十七天的结果:
  • 小麦三要素肥料试验(一九四九——九五○年度)总结报告

    《中国农业科学》 1951
    摘要:有鉴于新中国化学肥料工业兴起的必然性,一九四九年秋,本所与河北、山西、平原、山东、察哈尔,河南等六省二十余个农业试验场,开始合作举行肥料区域试验,兹将本试验之目的、方法、与初步结果,简报如下:本试验之主要目的,是测定不同地区,当地主要棉粮作物,对氮、磷、钾三要素肥料与其连应间
  • 锈苗转株寄生和小麦锈病发生的关系

    王云章 《中国农业科学》 1951
    摘要:锈菌有一特殊的生活方式,即转株寄生的存在。转株寄生,就是锈菌为完成一个完整的生活圈,须要两种不同的寄主,就是须要转换一次寄主。这两种寄主,互称转株寄主。但是人是有立场的,他的行为都是站在一定的立场上行动,因此常常把同他有关系的经济作物,叫作寄主,而把另外的一个寄主,叫作转株寄主。比如麦类锈菌,常常把麦类
共 9911页/9910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