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品种混合种植的防病保产作用 植物保护 1990,16 (2) 46-48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品种混合种植的防病保产作用 Plant Protection 1990,16 (2) 46-48

品种混合种植的防病保产作用

作  者:
曹克强;曾士迈
单  位:
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
摘  要:
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武装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越来越趋向于集约化和专业化,田块扩大,寄主植物密度和群体一致性增加,种和品种水平上多样性减少。如全世界历史上所依赖的粮食作物已由原始的3000种集中到目前的15种。在专业化的提高中,促成了连续单作或短期轮作制,在技术上也是如此,如双倍体技术,花药育种,组织培养,基因工程,由其产生的品种均为遗传性一致的遗传纯系,一些国际性组织如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产生了高产广适的品种,其大面积推广也易于进一步增强生产上品种的遗传单一化。 然而,伴隨着农业集约化品种的遗传单一化,有害生物往往更趋如鱼得水,越来越成为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一般认为1970年美国玉米小斑病流行的原因是由Helminthosporium的T小种所致,但小种T早在1962年前就已存在(D.N.,Duvick1977),导致流行的最主要原因是大面积种植遗传上同质的TMS自交系配制的玉米杂交种。 植物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中抗病虫育种是最经济和不污染环境的措施,尤其对小麦、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3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