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小麦研究合辑
Position: Home > Special subjects > 小麦研究合辑

小麦研究合辑

  • 彩色小麦种植技术

    潘丽静 《现代农村科技》 2024
    摘要:本文从选种、整地、施肥、科学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彩麦高产栽培技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彩麦, 中普1号, 灵麦1号, 栽培技术
  • 大名县小麦玉米浅埋滴灌技术应用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张景景 《现代农村科技》 2024
    摘要:为有效解决大水漫灌产生的水资源浪费问题,大名县开展了节水灌溉项目,积极推进小麦玉米浅埋滴灌技术,大名县农业用水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更好地推广浅埋滴灌技术,确保农业节水效果,本文总结了应用中的常见问题以及对策.
    关键词: 浅埋滴灌, 节水措施, 小麦, 玉米
  • 不同培养基质、培养时间和处理方式对真菌处理小麦秸秆营养价值与瘤胃发酵效果的影响

    王欣 ; 王慧 ; 田雨佳 ; 张学炜 ; 刘鼎阔 ; 胡鹏程 ; 魏勇跃 《中国饲料》 2024
    摘要:本试验旨在揭示不同培养基质、培养时间和处理方式对真菌处理小麦秸秆的营养指标、霉菌毒素含量和碳水化合物二级分子结构的影响,并探究营养指标与碳水化合物二级分子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进一步采用体外法评价处理后小麦秸秆在奶牛瘤胃内的发酵效果。试验以Pleurotus eryngii为试验菌株,将高粱和小麦作为培养基质,按处理方法分为常规组、灭菌组和微贮组,发酵时间分别为5、8、11周。结果表明:培养基质为小麦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木质素较高粱组分别降低了3.71%、4.32%、18.45%;灭菌组在11周时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和木质素含量最低,相较于8周分别降低了74.90%、31.16%,粗蛋白质(CP)含量极显著升高(P <0.01),而微贮组在8周时NDF、ADF、CF含量最低。NDF、ADL与总碳水化合物第一亚峰和第三亚峰的峰高、峰面积,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峰高、峰面积呈负相关,ADF与它们存在显著负相关(P <0.05),NDF、ADL含量与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峰高、峰面积均呈正相关。微贮组的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最高,灭菌组的乙酸:丙酸值最低,且灭菌组样品的氨态氮(NH3-N)和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的含量降低,30 h产气量(GP30)提高(P <0.01)。由此可见,Pleurotus eryngii真菌处理小麦秸秆通过改变总碳水化合物、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纤维性碳水化物的结构来影响秸秆纤维成分含量和营养指标。相较于常规组,灭菌组发酵培养11周、微贮组培养8周效果最佳,且在该培养时间5种霉菌毒素含量均低于限量标准。
    关键词: 小麦秸秆, 霉菌毒素, 真菌, 二级分子结构, 体外发酵
  • 挤压膨化对小麦胚芽蛋白乳化活性及乳液表面电位的影响

    洪逸心 ; 储沁雯 ; 崔秀蝶 ; 汪涵 ; 贾俊强 《中国饲料》 2024
    摘要:为研究挤压膨化处理对小麦胚芽蛋白的乳化性能影响,本试验以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乳液表面电位等为主要指标,研究挤压膨化处理后小麦胚芽蛋白的乳化性能变化.采用挤压膨化处理小麦胚芽粉,然后分别提取小麦胚芽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测定其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乳液表面电位的变化.结果表明:挤压膨化处理后小麦胚芽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均得到了提高,尽管谷蛋白乳化活性有所下降,但其乳化稳定性比处理前提高了 83.21%;挤压膨化处理后小麦胚芽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乳液Zeta电位(绝对值)均显著提高,醇溶蛋白乳液Zeta电位(绝对值)提升最为显著,达53.2%.综上,挤压膨化处理能够显著改善小麦胚芽蛋白的乳化性能.
    关键词: 挤压膨化, 小麦胚芽蛋白, 乳化活性, Zeta电位
  • 缓释尿素减施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白东萍 ; 卢识宇 ; 谷晓博 ; 杜娅丹 ; 宋慧 ; 蔡文璟 ; 李援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4
    摘要:为优化旱地小麦高效施氮管理,实现高效生产目标,通过2 a(2019-2020年度和2020-2021年度)田间试验,设不施肥(CK)、不施氮(T1)、300 kg·hm-2尿素N(T2,常规施氮处理)、300 kg.hm-2缓释尿素N(T3)、195 kg·hm-2缓释尿素N(T4)和90 kg·hm-2缓释尿素N(T5)6个处理,分析不同缓释尿素减施量对农田土壤硝态氮分布及累积、氮素吸收与转运、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尿素减施处理(T4和T5)显著降低收获期0~200 cm 土层的土壤NO--N累积量,同时提高0~40 cm 土层NO3--N占比.施用缓释尿素显著提高冬小麦氮素转运量和花后氮素吸收量,T3处理较当地常规施氮处理分别提高12.9%和13.6%.氮素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随缓释尿素减施比例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T4处理最大,较其他施氮处理提高0.2%~50.0%.施用缓释尿素可不同程度地改善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和提高产量;T4处理两年产量分别为8 434、9 060 kg·hm-2,2019-2020年度较T2和T3处理分别提高19.7%和13.9%,2020-2021年度分别提高17.3%和10.4%,其经济效益2019-2020年度较T2和T3处理分别提高33.3%和34.0%,2020-2021年度分别提高26.8%和23.2%.缓释尿素减施显著降低氮素表观损失,提高了氮素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通过拟合分析发现,缓释尿素施用量为208.7 kg·hm-2时,两年产量分别为8 054、8 806 kg·hm-2,净效益分别为6 890、8 475 CNY·hm-2,NHI分别为78.2%和78.9%,可实现西北旱区冬小麦高产高效.
    关键词: 缓释尿素, 土壤硝态氮, 氮素转运, 氮素利用效率, 冬小麦, 产量
  • 化肥减量对小麦产量和耕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彭雪娇 ; 何瑞清 ; 付云章 《云南农业》 2024
    摘要:在推荐施肥量基础上,以等量化养分缓释肥及缓释肥减量10%或20%开展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产值及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为区域性小麦化肥减量增效提供技术模式和科技支撑.结果表明,总养分减量10%或20%替代氮磷钾推荐配方施肥对小麦长势、产量构成要素影响不明显.总养分减量20%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每公顷净增产值738.45元,投肥与产值比为1∶5.96.总养分减量10%或20%,均能降低投入成本,提高化肥利用率,收获后耕地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同等氮磷钾养分单质肥配施处理,保障耕地持续利用.
    关键词: 小麦, 化肥减量增效, 经济性状, 土壤养分变化
  • 小麦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与有效综合防控措施

    申杰 《农民致富之友》 2024
  • 加强小麦种植方案有效调整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有效应用

    刘寒 《农民致富之友》 2024
  • 利辛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有效措施的系统分析

    王付民 《农民致富之友》 2024
  • 小麦高产栽培中植保技术的应用

    卞晋华 《种子科技》 2024
    摘要:介绍了小麦高产栽培中常用的植保技术,包括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化学除草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做好植保技术的宣传与推广、为农户提供植保技术专项培训,以及加强资金支持推广先进植保技术等建议,为新时期植保技术的普及应用,以及实现小麦高产栽培提供了经验借鉴.
    关键词: 小麦, 高产栽培植保技术, 节水灌溉, 测土配方施肥
共 9911页/9910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