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丽 ;
寇心悦 ;
党亚爱 ;
牛一楠 ;
包书尚 ;
沈玉芳
《麦类作物学报》
2024
摘要:为提高陕西关中地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磷素利用率和节本增效,以及筛选合理的磷肥施用方式,于 2018-2021 年进行连续 3 年的仅小麦季一次施磷的田间定位试验,通过设置 0、75、150、225 和 300 kg·hm-2 5 个施磷(P2O5)水平,分析了麦季施磷量对小麦-玉米轮作产量、生物量、植株磷积累转运及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施磷处理下小麦和小麦-玉米周年籽粒产量分别提高 29.38%~40.95%和 15.72%~24.57%,成熟期生物产量分别提高 18.56%~34.19%和 12.84%~23.29%,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分别提高 31.65%~63.33%和 27.79%~52.47%,成熟期磷积累量分别提高 37.08%~54.67%和39.54%~44.38%,磷素转运量分别提高 90.82%~165.63%和 44.06%~58.27%.通过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实现小麦季和小麦-玉米周年最高产量的施磷量分别为 207 和 201 kg·hm-2;若综合考虑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肥料利用率,以 95%的小麦最高产量为实际目标,小麦季施磷量仅为 130 kg·hm-2,两个最高产量的施磷量分别降低 37.20%和 35.32%,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 2.27 和 2.87 个百分点,小麦成熟期和玉米成熟期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为 17.96 和 12.31 mg·kg-1.因此,陕西省关中小麦-玉米轮作区麦季一次施用磷肥可实现小麦和小麦玉米周年高产稳产,本试验条件下 130 kg·hm-2 为满足较高的轮作产量和磷肥利用率的适宜麦季施磷水平.
关键词:
施磷量,
小麦-玉米轮作,
产量,
养分,
土壤有效磷
-
范建忠 ;
王永福 ;
程小方 ;
张敏 ;
徐晓敏 ;
杨晓莹 ;
陈春环 ;
吉万全 ;
王亚娟
《麦类作物学报》
2024
摘要:源自苏联的波斯小麦Cypa35-3对陕西关中地区白粉菌优势小种表现为成株期高抗白粉病.为明确Cypa35-3抗白粉病基因所在染色体位置及其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规律,利用Cypa35-3与高感白粉病的加拿大二粒小麦Flavescens进行杂交,在成株期自然发病条件下对亲本及其杂交F1、F2、F2∶3群体进行白粉病抗性评价与遗传分析;选用分布于A、B染色体组14对染色体上共计601对SSR标记,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对Cypa35-3的F2群体进行多态性标记筛选.结果表明,Cypa35-3的成株期白粉病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PmCypa35-3.通过群体筛选,获得4对位于1B染色体上的SSR标记,分别为Xbarc81、Xcfd48、Xbarc61、Xbarc302,其中Xbarc81、Xcfd48位于PmCypa35-3两侧,遗传距离分别为25.2 cM、8.6 cM.由此将成株期抗白粉病基因PmCypa35-3初步定位于1B染色体.通过与1B染色体上及波斯小麦中正式命名的抗白粉病基因的基因来源和标记位置进行对比,发现PmCypa35-3与它们均不相同,推测PmCypa35-3可能是一个新的小麦成株期抗白粉病基因,可作为小麦抗病育种的新抗源.
关键词:
波斯小麦,
抗白粉病基因,
SSR标记,
分子作图
-
朱明一 ;
李一政 ;
穆红梅 ;
郭尚敬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摘要:小麦DME蛋白和水稻中ROS1是一同类DNA去甲基化酶,ROS1对水稻糊粉层数有限制作用,DME在小麦中是否有相似功能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技术,在小麦中克隆出TraesDME-5B基因,并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及结构特征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为研究去甲基化酶DME对小麦种子发育中糊粉层的影响进行初步探索。结果显示,TraesDME-5B全长5 862 bp,编码1 953个氨基酸,预测DME-5B蛋白为疏水蛋白,该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含有α-螺旋、无规卷曲等,其中无规则卷曲所占比例为60.73%,是DME-5B二级结构中最主要的构成元件,并且三级结构与二级结构预测结果高度一致。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DME家族在禾本科植物进化过程中含有RRM_DME、ENDO3c superfamily和Perm-CXXC 3个保守结构域。结果表明,TraesDME-5B是小麦中一类DNA去甲基化酶,能够发挥DNA去甲基化作用。
关键词:
DNA去甲基化,
小麦,
同源克隆,
TraesDME-5B
-
崔永增 ;
韩江伟 ;
姚海坡 ;
姚艳荣 ;
吕丽华 ;
贾秀领
《华北农学报》
2024
摘要: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是实现作物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探索了小麦有机氮部分替代化肥氮的适宜配比,以及替代后氮素累积、运转以及利用的特征,以期为河北地区冬小麦氮肥减量增效技术提供依据.2021-2023年在河北宁晋进行小麦大田试验,设置9个处理.T1,无氮,单施化肥磷钾肥;T2,高效施肥,单施化学氮磷钾肥;T3~T7,有机肥分别替代T2的20%,40%,60%,80%,100%的氮肥;T8,传统施肥,单施化学氮磷钾肥;T9,有机肥替代T2 100%的氮肥+液态氮肥.2 a试验结果表明,100%替代率+液态氮处理可获得较高的小麦产量;其次是40%替代率处理,其产量与高效施肥处理相当,且试验第2年远高于传统施肥处理.100%替代率+液态氮处理通过起身期补充速效氮,提高了茎叶中氮素含量,植株氮素累积量与高效施肥和传统施肥处理相当;40%,80%替代率处理同样获得与高效施肥处理相当的氮素累积量.20%~100%替代率处理(包括液态氮处理)可以实现较高的茎叶氮素运转率和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其中100%替代率+液态氮处理肥料氮吸收利用效果好,获得了较高的肥料氮累积量、氮肥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其效果与高效施肥处理相当或略高;其次是40%替代率处理,其效果与高效施肥处理相当或略低.综上,100%替代率+液态氮处理小麦产量、植株氮素累积量、氮素运转率、籽粒氮素累积量及氮效率俱佳,其次是40%替代率处理.
关键词:
小麦,
有机肥,
氮素积累,
氮素运转
-
张自阳 ;
周谦 ;
王依 ;
王志伟 ;
朱启迪 ;
茹振钢 ;
刘明久
《华北农学报》
2024
摘要:JAZ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信号通路中具有关键作用.为探究JAZ蛋白在小麦倒春寒中的调控机制,从小麦幼穗中克隆了TaJAZ6基因,并对其分子特征、表达特性与亚细胞定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CDS序列全长为549 bp,编码178个氨基酸,预测编码蛋白质的分子质量为18.376 ku,理论等电点为9.37,不稳定系数为62.44,属于不稳定蛋白.该基因编码蛋白质具有1个TIFY结构域和1个CCT_2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该蛋白质与野生二粒小麦和乌拉尔图小麦TIFY 11b蛋白亲缘关系最近.TaJAZ6基因启动子区除含有CAAT-box、TA-TA-box等基础作用元件外,还含有激素类响应元件、光响应元件、低温响应元件、防御和应激反应元件等.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TaJAZ6基因在根、茎、叶和幼穗中均有表达,根系中表达量最高.TaJAZ6基因还受低温和茉莉酸甲酯(MeJA)的诱导表达,低温胁迫下,TaJAZ6在矮抗58(耐倒春寒)和郑麦366(倒春寒敏感)根、茎和叶中表达趋势相同,均显著升高;喷施300,350 μmol/L的MeJA之后再低温处理TaJAZ6在2个小麦品种中表达量均显著下降.TaJAZ6在低温胁迫后的幼穗中表达量出现相反的趋势,在矮抗58幼穗中表达量显著下降,在郑麦366幼穗中则显著上升,推测该基因可能负调控了小麦倒春寒胁迫防御反应.通过喷施MeJA显著降低了低温胁迫下2个小麦品种幼穗中TaJA26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同时提高了小麦的结实粒数.亚细胞定位试验显示,TaJAZ6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以上研究结果表明,TaJAZ6可能在小麦响应倒春寒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小麦,
TaJAZ6基因,
表达分析,
低温胁迫,
亚细胞定位
-
郭凤梅 ;
严伟
《农业装备技术》
2024
摘要:为筛选出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合扬中市种植的小麦新品种,特引进 10 个小麦品种,进行了相关品种对比试验.通过对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抗性和产量进行比较,选出群体性好、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扬中市内推广种植的品种.
关键词:
扬中市小麦,
品种对比,
生产试验
-
王欣东
《基层农技推广》
2024
摘要:河南省是小麦生产大省,小麦持续增产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但小麦安全生产面临病害的威胁。小麦孢囊线虫病已成为河南省小麦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面积达117万hm2,对河南省中北部小麦产量影响最大,损失达15%~20%,且呈不断加重趋势。因此,做好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是保障河南小麦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对小麦孢囊线虫病的识别特点、病原特性、传播方式进行详细阐述,指出做好植物检疫、加强预测预报对小麦孢囊线虫病防治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具体的农业、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小麦孢囊线虫病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
孢囊线虫病,
病害识别,
病原特性,
传播方式,
防治措施
-
宋守彬
《种子世界》
2024
摘要: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种植收获量会直接对我国粮食产量产生影响.为了提高小麦种植产量,种植过程中应采取科学的施肥技术,满足小麦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小麦种植人员应掌握施肥技术要点,科学有效地进行施肥管理,从而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
小麦,
种植,
施肥技术
-
王兴国
《种子世界》
2024
摘要: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技术的合理应用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小麦种植的要点出发,介绍了土壤选择与改良、适宜的播种期和密度、科学施肥、灌溉管理等关键技术.此外,为了有效防治小麦的常见病虫害,本文还提出了选种抗性品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
关键词:
小麦,
种植技术,
病虫害防治
-
宁智勇 ;
李广伟 ;
刘春霞 ;
刘建平 ;
王德旗 ;
谢云清 ;
杨继臣 ;
韩梅香 ;
刘丙林 ;
许伟 ;
殷鹏
《现代农村科技》
2024
摘要:本文对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模式及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减垄增地技术的起源及在全球的研究现状;其次介绍了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的原理、方法、优点及应用情况;然后着重研究了小麦减垄增地技术的优势,包括土地利用效益、农机利用率、灌溉方式、技术和效益以及生产管理效益的提高;此外,对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应用情况及其现有不足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就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的推广及其发展进行了展望,总结出小麦减垄增地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土地利用方式,可在提高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减垄增地,
小麦种植,
土地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