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 慧敏 ;
顾 艺枢 ;
张 晶 ;
张 龙
《生物技术通报》
2025
摘要:【目的】分离高质量的叶片淀粉有助于研究叶片淀粉的理化特性及发育调控机制。利用已报道的叶片淀粉提取方法分离水稻叶片淀粉,步骤繁琐,操作要求高,且分离的水稻叶片淀粉纯度不高。因此,需要建立一种适合水稻叶片淀粉提取的方法。【方法】优化获得一种操作简单的水稻叶片淀粉分离和纯化方法,主要包括叶片磨粉、细胞裂解、淀粉释放、过筛、杂质去除、静置沉降、水洗淀粉、乙醇脱水和烘干保存9个步骤。该方法改良的核心在于利用静置沉降替代拟南芥叶片淀粉提取方法中的离心收集淀粉,通过3次悬浮沉降即可有效分离水稻叶片淀粉。【结果】利用该方法分离纯化3种水稻叶片的淀粉,经测定沉淀中淀粉纯度可以达到87%。与多角形的水稻胚乳淀粉粒形态相比,水稻叶片淀粉粒呈现扁平状和长的椭球形,且淀粉粒显著小于胚乳淀粉粒。热力学特性分析显示水稻叶片淀粉的糊化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止温度显著高于胚乳淀粉,而热焓值低于胚乳淀粉。【结论】优化的叶片淀粉分离和提纯方法操作过程简单并且环保,获得的高纯度水稻叶片淀粉可以用于淀粉形态和理化特性的研究。
关键词:
水稻,
叶片淀粉,
淀粉粒,
淀粉提纯,
淀粉形态
-
陈 晓军 ;
惠 建 ;
马 洪文 ;
白 海波 ;
钟 楠 ;
李 稼润 ;
樊 云芳
《生物技术通报》
2025
摘要:【目的】以宁夏耐盐品种宁粳56为实验材料,定点编辑乙酰乳酸合酶ALS基因,创制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耐盐水稻新种质资源。【方法】以ALS基因171和190两个位点为靶位点,利用胞嘧啶碱基编辑器BE3,构建单碱基编辑载体OsALS171-SpG-eBE3和OsALS190-SpG-eBE3,通过农杆菌介导进行受体材料的基因转化获得基因编辑植株,采用靶位点测序的方法进行基因型鉴定;建立了除草剂耐受系统并对其除草剂的耐受程度进行了快速鉴定。【结果】经T1代靶位点测序验证,获得ALSP171F2个突变纯合株系;ALSE187K R190H、ALSE187K、ALSV188I、ALSR190H、ALSD201N5种突变类型纯合株系各1株。相对野生型受体材料,ALSP171F2个突变纯合株系对双草醚有较强的耐受力,而ALSE187K R190H、ALSE187K、ALSV188I、ALSR190H、ALSD201N5种突变纯合植株虽然对双草醚有一定的耐受,但耐受程度不显著。【结论】利用SpG胞嘧啶碱基编辑器BE3获得具有抗草剂特性的基因编辑材料,且能够稳定遗传,ALSP171F位点突变对双草醚除草剂表现较强抗性,是培育抗除草剂水稻的优先位点。
关键词:
水稻,
单碱基基因编辑,
抗除草剂,
乙酰乳酸合成酶
-
黄加忠 ;
王浩宇 ;
李锁明 ;
张龙
《贵州农业科学》
2025
摘要:【目的】探明滇中楚雄地区土壤和农作物中铜(Cu)含量及分布特征,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推动我国高原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滇中楚雄子午盆地土壤-水稻为研究对象,采集区内表层土壤样品635件、水稻籽实样品10件及配套根系土壤样品,对表层土壤、根系土和水稻籽实铜含量进行测定,分析铜元素含量特征及迁移转化规律。【结果】区内表层土壤pH平均值为5.99,呈弱酸性;相对全国土壤背景值,铜富集系数为1.28,平均含量为25.66 mg/kg,主要以残渣态和铁锰氧化态等稳定形态存在,土壤和水稻籽实铜含量均处于安全范围内;铜元素在水稻籽实中的含量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水稻籽实铜含量主要取决于根系土铜含量及其有效态含量的高低,与根系土有效态铜含量、铜全量具有线性关系,与根系土pH负相关。【结论】滇中楚雄地区土壤和水稻籽实铜含量均处于安全范围内,无铜过量风险,水稻籽实铜含量主要取决于根系土铜含量及其有效态含量的高低。pH和有机质含量可影响水稻根系土铜全量和有效性,平时应对农作物铜含量进行监测,注意调节土壤pH及合理施用有机肥,确保农作物铜含量处于安全水平。
关键词:
水稻,
铜,
水稻籽实,
根系土,
土壤背景值,
迁移转化,
富集,
滇中地区
-
唐靖雯 ;
钱晶晶 ;
王宁 ;
曹柳晴 ;
洪文静 ;
张从宇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4
摘要:目的:筛选高效诱导水稻愈伤组织及不定芽分化培养体系的培养基,为水稻基因工程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优质水稻品种(润珠香占)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成熟胚愈伤组织出愈情况、不同培养基以及植物生长物质浓度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水稻愈伤诱导培养基出愈率大小为N6>B5>MS>WPM,N6与B5、MS、WPM差异显著;2,4-D浓度愈伤组织诱导率大小为B4>B3>B5>B6>B2>B1,B4与各处理组之间差异显著;植物生长物质浓度配比对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率大小为T5>T7>T6>T1>T8>T3>T2>T4,T5与各处理组之间差异显著。结论:水稻成熟胚愈伤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及2,4-D质量浓度分别为N6、2.0 mg/L;不定芽分化最佳植物生长物质6-BA、KT、NAA质量浓度比为1∶1∶1,不定芽分化率最高。
关键词:
水稻,
成熟胚,
愈伤组织,
不定芽分化
-
李滨 ;
樊健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摘要:针对水稻害虫识别过程中存在的检测难度大、模型精度低、计算量大等问题,以稻纵卷叶螟等14类水稻害虫为研究对象,改进了YOLO v5检测算法,引入高效通道注意力机制(efficient channel attention, ECA)与EIoU(efficient-IoU)损失函数,并结合Ghost卷积,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YOLO v5水稻害虫识别方法:(1)通过引入ECA注意力机制实现对水稻害虫识别过程中重要信息的处理,采用跨通道信息交互,保证模型性能和降低复杂度;(2)引入EIoU损失函数代替CIoU(complete-IoU)损失函数,从而降低原有CIoU损失函数存在的回归精度问题;(3)利用Ghost卷积替换CBS模块及C3模块中的标准卷积,实现模型轻量化处理。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较原始YOLO v5模型精度略微提升,参数量减少,模型体积降低至7.38 MB,较原模型减少了46%,与YOLO v7、Faster-RCNN模型相比,mAP比YOLO v7高1.49百分点,比Faster-RCNN高12.89百分点,且本研究模型体积最小,检测速度满足实时性要求,使水稻害虫检测识别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为水稻害虫检测提供了一种更优的方法,对于防治水稻害虫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水稻,
害虫,
深度学习,
Ghost卷积,
YOLO v5,
轻量化,
ECA注意力机制
-
赵群喜 ;
王海霞 ;
王磊元 ;
宋颜志 ;
李许 ;
杨池 ;
李风娟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为了促进黑木耳菌渣的可持续利用并提供土壤培肥的理论依据,利用菌渣化肥不同比例配施方法,探讨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合水稻田间试验,设置空白对照、菌渣与有机肥不同比例配施共7个处理,分析各处理土壤的容重、pH值、EC值、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的变化特征,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用菌渣处理土壤的各项指标均优于不施菌渣处理;在C50F50处理中,土壤容重降低最明显,有机碳、全氮含量增加最为明显;在C50F100处理中,蔗糖酶活性最强;在C100F50处理中,土壤pH值降低最明显,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最强;在C100F100处理中,土壤EC值降低最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容重、pH值、EC值与土壤酶活性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菌渣和化肥配施,能有效优化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但各指标并不是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优化;适宜量的菌渣和化肥配施还田,才能够改善土壤环境,让“废渣”变成增产增收的“金粒”。
关键词:
菌渣,
化肥,
配施,
土壤养分,
土壤酶
-
李跃飞 ;
王猛 ;
李彬
《现代化农业》
2024
摘要:为推广应用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模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通过常规施肥与侧深施配方肥和缓释肥对比,分别测定各处理水稻茎蘖动态变化、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采用配方肥侧深施肥处理在分蘖数、株高、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及实际产量等指标最高.
关键词:
水稻,
侧深施肥,
配方肥料,
缓释肥料,
产量
-
申宏波 ;
王自杰 ;
马迎
《现代化农业》
2024
摘要:为探究星碳微生物菌剂返青肥施用后,对水稻秧苗返青期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在水稻移栽24h内,施用星碳微生物菌剂返青肥和常规返青肥(尿素)进行对比试验,移栽15d后调查水稻秧苗素质,收获前调查产量性状.结果表明,施用星碳微生物菌剂返青肥15d后,与施用常规返青肥(尿素)相比,水稻秧苗返青期缩短,叶龄、叶宽、叶长、株高、根长、根数、百株鲜重和百株干重均有所增加;产量性状方面,收获前株高、穗长、倒伏率、分蘖数、千粒重、出米率和产量均有所增加,增加产量108.10~402.95kg/hm2,增收利润259.44~967.08元/hm2 和净增利润359.94~980.10元/hm2.
关键词:
水稻,
星碳微生物菌剂,
返青肥,
产量
-
孙晨超 ;
李宽
《湖北植保》
2024
摘要:为研究不同杀虫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控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喷施一种药剂难以有效控制二化螟为害,15%茚虫威悬浮剂15 mL/667m~2和60 g/L乙基多杀菌素40 mL/667m~2混配在二化螟卵孵盛期用药防治,7 d后第二次用药,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最好,第二次药后16 d防治效果高达95.00%,且持效期较长。建议在二化螟卵孵盛期,用15%茚虫威悬浮剂15 mL/667m~2和60 g/L乙基多杀菌素40 mL/667m~2防治,7 d后再防治一次,可以有效控制其危害。
关键词:
水稻,
二化螟,
乙基多杀菌素,
茚虫威,
防效
-
王甜 ;
陈雄飞 ;
刘俊安 ;
刘木华 ;
余佳佳 ;
蔡金平 ;
陶中岩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4
摘要:【目的】针对水稻机械直播稻田播前土壤与触土部件的相互作用机理不明确等问题,可利用离散元分析法研究影响水稻精量穴直播质量的因素。由于播前土壤的结构复杂,其表层泥浆与耕层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分层构建复合土壤模型。为获取精确的水稻机械直播的表层泥浆离散元参数,开展试验研究和仿真分析,并标定表层泥浆的离散元仿真参数。【方法】按照水稻精量穴直播的整地要求处理,并在播种前去田间获取表层泥浆,采用漏斗法进行泥浆堆积角试验,利用数显倾角仪多次测量泥浆堆积角并取平均值。选择EDEM离散元软件中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开展泥浆堆积角仿真试验。以堆积角为响应值,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对堆积角影响显著的3个参数,进一步开展最陡爬坡试验缩小显著性参数的取值范围。采用Box-Behnken试验建立表层泥浆堆积角与筛选的显著性参数的回归模型,并以物理试验测得的泥浆堆积角为目标值,对显著性参数寻优得到最佳参数组合。将最优参数代入仿真软件验证表层泥浆颗粒离散元参数的准确性。【结果】泥浆堆积角物理试验获取表层泥浆堆积角为40.20°。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表明,泥浆剪切模量、泥浆-泥浆表面能和泥浆-钢表面能对表层泥浆堆积角有显著性影响,其余试验因素对堆积角的影响均不显著。最陡爬坡试验将显著性参数的最优区间缩小为:泥浆剪切模量1.6~4.6 MPa、泥浆-泥浆表面能0.25~0.35 J/m~2、泥浆-钢表面能0.02~0.04 J/m~2。通过堆积角回归模型,获取最优解为:泥浆剪切模量1.839 MPa、泥浆-泥浆表面能0.25 J/m~2、泥浆-钢表面能0.029 J/m~2。将最优参数仿真软件验证的结果为39.10°,与泥浆堆积角物理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为2.74%。【结论】基于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标定的水稻机械直播的表层泥浆颗粒离散元参数准确可靠,可为构建水稻机械直播稻田土壤的离散元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稻,
机械直播,
土壤,
表层泥浆,
离散元,
参数标定,
堆积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