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马铃薯研究合辑
Position: Home > Special subjects > 马铃薯研究合辑

马铃薯研究合辑

  • 1961年浙江省春马铃薯苗栽、芽栽和块栽压茎栽培经验总结

    《浙江农业科学》 1962
    摘要:马铃薯是本省山区主要春粮作物之一。1961年全省春马铃薯栽培面积约占全省春粮总面积的5%,其中温州专区种植面积占该专区春粮总面积的9.5%,个别的县如泰顺县占春粮总面积的45%。马铃薯生长期短,耐瘠,能在砂土和红黄壤上栽培,可作山区先锋作物。山区栽培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比其它一般春粮作物为高,而且省工,因此群众都乐于栽培。解放以来,党和政府对马铃薯的生产极为重视,但因马铃薯的用种量大,貯藏期间又易腐烂,同时退化现象和病
  • 关于防治马铃薯枯萎病的初步意见

    吴治身 《新疆农业科学》 1962
    摘要:近年来,马钤薯枯萎病(Fusariumspp.)在各地区都有发生,个别地区甚至相当严重;大致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病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为了减经该病所引起的产量损失,在“防重于治”的原则下,提出下列综合防治措施的初步意见,供有关单位参考.
  • 块栽压蔓—马铃薯栽培的新方法

    黄伏生 《新疆农业科学》 1962
    摘要:1960年以来,农一师胜利第十六农场生产二队,根据马铃薯地上茎由于匍匐地面接触土壤后而在节部产生薯块的特性,进行了压蔓栽培试验.1960年试种了60株,共收获薯块295斤,平均每株4.9斤,最高单株产量11.2斤,最大薯块2.8斤;1961年继续进行试验,试种面积0.09亩,采用60×60厘米方形窝播,共保苗160株,总产538斤,折合亩产5,977.8斤,较该队大田生产(普通块栽)的单产(1,100斤)提高4.4倍;其每亩播种量为67斤;较大田洋芋用种最(148斤)减少55%,表现了显著的增产效果,现将该队进行压蔓栽培试验的技术经
  •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的研究

    弓惠芬 《山西农业科学》 1962
    摘要:一、引言马铃薯晚疫病在山西各地均有发生,是马铃薯生产的主要障碍。我省近年来对其研究及防治工作可以明显的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解放初期到一九五三年由于未能掌握病害规律,防治工作陷于被动局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田间发病甚至流行后喷射波尔多液;(二)一九五四年以后知道晚疫病的田间流行是由发病中心株所引超,而且中心病株的出现至普通蔓延有一相当时间,同时初步掌握病害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因而有可能进行短期预测预
  • 马铃薯晚疫病消灭菌源及根治途径的研究

    弓惠芬 《山西农业科学》 1962
    摘要: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流行是由少数的中心病株所引起,而中心病株的发生距离普遍蔓延有一段时间.在本省的条件下巳证明只有带病种薯是田间初次侵染的来源.因此,消灭田间早期菌源即发病中心对控制病害的蔓延和流行有着重要作用.消灭种薯菌源是更彻底的办法.无疑的如果能够大量的获得并种植无病种薯,则可收到根冶和肃清为害的效果.
  • 广西马铃薯栽培的调查和探讨

    吴其玉 《中国农业科学》 1962
    摘要:一般认为我国南方不适合栽种馬鈴薯。对地处亚热带的广西地区,更认为高溫多湿日照短,发展馬鈴薯有很大局限性,栽培前途不大。从自然条件来說,南方栽培馬鈴薯确是不利。而根据我們調查証明,馬鈴薯不仅在广西栽培很广,而且栽种历史也很长,各地均有适应当地的农家品种和丰富的栽培經驗,产量較高而稳定,栽培面积还在逐步扩
  • 武汉地区马铃薯芽栽的试验研究

    刘如佑 《中国农业科学》 1962
    摘要:南方平原地区夏季溫度高,对于春播夏收的馬鈴薯,由于块莖形成后期正逢高溫之际,所以每年留种少,都靠北方供应种薯。根据黑龙江省巴彥县的經验:利用芽栽不但是节約种薯和提高产量的新途径,而且有防止退化作用。我們曾于一九五九、一九六○两年在武汉地区作了一些关于芽栽的試驗,現简报如后。
  • 马铃薯一年一作地区防止退化的留种方法

    傅令仪 ; 夏有 《中国农业科学》 1962
    摘要:张家口地区气候冷凉,为馬鈴薯一年一作地区,种植面积甚广。但在海拔較低气候較暖的埧下平川地区(海拔600到900公尺,年平均溫度6.6℃),常常发生退化現象。张家口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針对这一生产問題,从一九五○年开始进行防止马鈴薯种性退化留种方法的研究,現将多年調查試驗的結果报导如下。
  • 马铃薯春化处理在青海高原上的应用

    朱文江 《中国农业科学》 1962
    摘要:青海高原由于海拔高、生长期短,經常因早霜的突然降临使马鈴薯不能及时成熟,而降低产量。青海省许多单位获得馬鈴薯丰产的經驗指出:春化晒种是取得高产多收的一項必要措施。单項試驗的结果也都証明春化处理可以增产14—62%,并且能增强抗旱力,提高出苗率,促进成熟和增加淀粉含量。 春化处理的方法很多,但大部分都采用室外坑
  • 种用马铃薯绿化处理试验

    王安国 《中国农业科学》 1962
    摘要:种用馬鈴薯的綠化处理,就是在收获后把馬鈴薯块莖放在日光下晒种,經过几天光照,馬鈴薯的表皮层变成綠色,即为种薯綠化。 馬铃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引起大量植物杀菌素的积累。这是苏联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教授M.C.杜宁和講师T.H.斯克梁尔等人通过試驗早巳明确的問題。如果馬铃薯块莖在15—20℃溫度条件下,受太阳光的作用,經过三、四天,在表皮层积累了
共 3816页/38159条

学术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