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文清 ;
张明厚 ;
刘淑静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1961
摘要:自从马铃薯晚疫病可由种薯带菌的事实被证明后,许多人曾尝试用种薯处理的方法来消灭菌源,但都告失败。近两年来,黑龙江农业科学院等单位提出种薯干热处理的方法,经室内试验,认为有100%的杀菌效果。这一方法曾在黑龙江省不少地区进行了示范与重点推广,效果不一。为了进一步研究干热处理的效果,我们进行了如下的试验。
-
李景华 ;
李淑琴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1961
摘要:引言我省南部地区马铃薯的退化是比较严重的。现时栽培的“男爵”品种,自北部地区引种2—3年便退化失去栽培价值。其主要原因是该种极易感染重型花叶病(X+Y)。此外,一些自国外引入并已确定推广的以及新育成的品种,如“292—20”、“Epoka”、“Capella”、“Star”、“Mira”、“哈交5号”等,均严重感染卷叶病及束顶病,尤其是
-
李文雄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1961
摘要:高温是引起马铃薯退化的主要原因,高温破坏了马铃薯正常的代谢作用,降低了抗病毒的能力。马铃薯原产南美高山地带,由于这些地区海拔高.温度较低(马铃薯分布集中的位于中安堤斯山的秘鲁、玻利维亚等国的山地,海拔3.700m—4.200m,年最高平均温度只有19℃),因此,形成马铃薯喜冷凉气候的特性,尤其是块茎形成期间,要求较低的温
-
李景华 ;
李淑琴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1961
摘要:一、前言在我国许多地区栽培马铃薯多系高产而不稳产的,其主要原因是受晚疫病威胁及退化的影响,因而,尽速从根本上解决马铃薯退化问题是扩大马铃薯栽培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任务之一。马铃薯退化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并早为人们所重视。最初认为马铃薯退化与无性繁殖有关。自从发现马铃薯病毒病以后,许多植病学家认为病毒是导致马铃薯退化的原
-
《浙江农业科学》
1960
摘要:本省林地面积广大,林间套种大有可为。实行林粮间作是贯彻执行“多种高产多收”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冬春在林间套种小麦、春马铃薯,是大量增产春粮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各地经验,在推广林间套种小麦、春马铃薯时,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保证林粮双丰收。
-
《新疆农业科学》
1960
摘要:一、洋芋芽栽的意义洋芋的用途很大,可以作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原料.我自治区很适合洋芋的栽培,天山南北都有种植.1960年全区计划种植60万亩.过去栽培洋芋都习惯采用块茎播种,每亩需要的播种量很大.近年来各地试行洋芋芽栽已经成功,1958年黑龙江省巴彦县已大面积推广;我区在米泉、巴里坤、石河子及农七师部队农场,也已开始推广,效果很好.据各地经验证明,洋芋芽栽每亩只要用种薯50斤,可节省种薯3—4倍,如果全区60万亩洋芋都能采用芽栽,便可少用种薯9,000—15,000万斤,同时取茅后的薯块,还可以用作蔬菜或饲料.芽栽的洋芋,生长茂盛,根系发达,结的薯块比
-
吴芝庭
《新疆农业科学》
1960
摘要:农六师乌鲁木齐垦区,今年在3,466亩大面积上试行马铃薯与玉米间作获得成功.例如,十六团总场四分场十三队,在290亩马铃薯地里间作玉米,使马铃薯结薯数增加7%,窝产量增加58%,玉米空秆率减至4%,结双穗者达到47%.猛进总场北郊二场第三生产队,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每亩收获马铃薯2,000多斤,玉米300斤.
-
林传光
《中国农业科学》
1960
摘要:近年来,特别是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以来,我国对于马铃薯生产的关键问题即晚疫病和种薯退化,进行了大量的集体研究。其成果不仅推动了植物病理科学的发展,而且对保证马铃薯高产起了很大作用。 晚疫病 一九五八年山西省晋北专区在党的领导下,根据田间晚疫病从少数中心病株逐
-
罗耀群 ;
金淑英
《中国农垦》
1960
摘要:马铃薯芽栽是老农的创造,经过黑龙江、山东、青海、山西、江苏等省广泛栽培试验证明:芽栽不仅大量节省种薯,且能提高产量,促进早熟,增加复种指数。这是大面积种植马铃薯解决种薯不足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多快好省的增产措施。芽栽的好处省种用块茎种植,每亩用种200—300斤,芽栽的每亩只用40—50斤,可省种五倍左右。因为一般中型种只能切3—4块,种3—4穴;而一个种薯可以发芽10个左右,取芽后的种薯,还可利用副芽眼萌发幼芽,再切块种植。
-
穆长庚
《陕西农业科学》
1960
摘要:在洋芋贮藏期间,如温湿度适宜,常使腋芽萌发,有时长到3~5寸长,播种时一般都把它去掉。用薯块播种的洋芋,常见一穴生出几个幼苗,如能利用这些多余的苗子,则可节省些薯块。因此,我们于1959年作了洋芋芽栽和苗栽的试验。芽栽试验:试验地2厘,土壤经精细整理,施圈肥(合每亩1500斤)。2月下旬从薯块上搬下已萌发、生长达3~5寸的腋芽,按行距1.2尺,株距5寸,作5寸深的窝,把芽子直立栽植窝内,埋土后仅露出尖端,过10天左右即可长出地面,成活率75%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