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苹果研究合辑
Position: Home > Special subjects > 苹果研究合辑

苹果研究合辑

  • 苹果蠹蛾(Carpocapsa pomonella L.)在我国的新发现

    张学祖 《昆虫学报》 1957
    摘要:苹果蠹蛾的原产地为欧洲,是世界上具有毁灭性的果虫之一。我国向无此虫之报导及描述。1953年作者到南疆库尔勒调查果虫时,发现此虫,为害极其猖獗。此后曾在全疆各地调查,方知此虫遍及北疆塔城、伊犁果区,乌鲁木齐专区的玛纳斯、吐鲁番及鄯善,南疆沿塔里木盆地边缘之库尔勒、轮台、库车、沙雅、新和、拜城、温宿、阿克苏、伽
  • 苹果绵蚜生活史与防治研究

    张岳 ; 朱文惠 《昆虫学报》 1957
    摘要:1.苹果绵蚜在青岛地区1年中最高繁殖代数为17代,平均8—9代。 2.绵蚜1年中繁殖率从6月中旬至7月中旬(22—25℃)为最高,当平均气温连续多日高达26℃以上时其繁殖率显著下降。生长季节一般低温对绵蚜总繁殖率影响不大。 3.夏季有翅蚜发生时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数较少,出现时期也很零散,可胎生无翅胎生绵蚜与雌雄性蚜。秋季有翅蚜自8月底开始发生,盛期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10月中旬以后即极少发生,其后代为雌雄性蚜。 4.有翅蚜无口吻,约于7—9日内脱皮4次即行交尾,雌蚜仅产卵1粒,未经交配者不产卵。性蚜自然死亡率很高(平均81.2%),在田间尚未发现有越冬卵。 5.棉蚜主要越冬场所均在其原寄生部位,如伤口、裂缝内与根部不定芽上。越冬虫态以Ⅰ、Ⅱ龄绵蚜为主。 6.绵蚜之迁移以Ⅰ龄若虫为主,5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主要迁移为害时期。 7.绵蚜可在苹果的萼洼内寄生为害。 8.除西洋苹果、山荆子、花红与海棠外,尚未发现绵蚜有其他寄主。 9.20倍松脂合剂加0.02%γ可湿性666或5%—6%蒽油乳剂,为防治越冬绵蚜的有效药剂。生长季节可用666乳剂或可湿性666防治。 10.666酸霉味对果实品质能引起不良影响,经初步试验其施用时期最晚不应迟于采收前1个半月至2个月。
  • 关中地区苹果砧木调查报告

    《陕西农业科学》 1957
    摘要:选择良好的砧木是保证果树长寿和丰产的重要任务之一。陕西将在秦岭北麓建立果树带。为完成这一计划,有必要先就苹果砧木加以调查,以提供良好的育苗材料,并为今后长期果树生产打好基础。为此我们在西北农学院果树教研组和陕西省农业厅的合作下,于1956
  • 土法贮藏苹果

    王进金 《中国农业科学》 1957
    摘要:1953年和1954年的冬季,我们贮藏的苹果,直到第二年的4月,丝毫没有坏。1955年的冬季,我们又大量的贮藏,到1956年3月,同样是和刚收下来的一样新鲜、好看,我们的贮藏办法很简单,省事,而且不花钱。一、贮藏方法:1953年和1954年是用的木箱贮藏的。木箱的大小,以贮量多少而定。里边的上下周围全用麻纸垫铺3—5层,挑选无病无虫而且丝毫没
  • 苹果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研究初步报告

    学士钊 ; 贾伟钧 《陕西农业科学》 1957
    摘要:桃小食心虫,1955年使陕西省农业试验站水地苹果平均受害达77.01%,1956年邠县果园受害达47%,其他各地苹果园也有逐年发生和发展的趋势,这就给目前果树生产和今后果树发展上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兹将关于桃小食心虫两年来的研究结果,整理发表。
  • 西伯利亚的苹果园

    《陕西农业科学》 1957
    摘要:克拉斯诺达尔边区米鲁生司克区的莫罗托夫集体农庄,虽然在严寒的条件下,仍然栽培高额丰产的苹果。集体农庄果园面积共61公顷,每个庄员住宅旁也都有果园。
  • 苹果叶肿病

    贾中和 ; 贾菊生 《陕西农业科学》 1957
    摘要:苹果叶肿病在新疆维吾尔民族自治区如:伊宁、乌拉乌苏、沙湾、玛纳斯、呼图壁、阿克苏、温宿等县均普遍发生。在北疆大致于四月中旬开始为害,在南疆因气候较暖开始为害期还要早些。为害严重时,叶片早期变黄脱落,因而影响产量,甚至落果不实。
  • 苹果园管理技术要点

    《陕西农业科学》 1957
    摘要:苹果施肥以斟酌地力,配合施用为宜。如重缺氮,自可侧重大量施给氮肥;否则将影响风味、品质与果皮色泽;适量补给钾肥以资配合应在考虑之列。多年生绿肥,根系深广易与果树争夺水分,宜隔行种植。一年生豆科作物最好提早于5、6月间降雨时播种,盛夏构成复被可减少赤地蒸发并防止秋雨时坡地果园的水土流失。
  • 施硼对减少苹果落花落果和果实内外栓化的研究

    王家恩 ; 黄存毅 《湖北农业科学》 1957
    摘要:华中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51年从各地引进苹果多种,在武昌东湖果园试种。1955年“旭”及“红金丝”等苹果于开花后大量落花,幼果表面发生黑褐色萎缩状不规则之斑痕,亦大量脱落;成长较大的果实,果面凹凸不平,并有黑褐色疮痂状病斑,大部份于采收前亦自行脱落。根据初步分析,认为系缺乏硼元素所致。为了探求上述现象的发生原因,作为改进栽培管理的参考,乃于1956年进行施用硼元素试验。
  • 伊宁苹果蠹蛾的研究及其他果虫调查(二)

    张学祖 ; 周绍来 ; 王庸俭 ; 陈育生 《新疆农业科学》 1957
    摘要:一、苹果蠹蛾的研究 目前越冬世代完全结束,第一世代大部结束,第二世代已经开始。兹将各代分述如次:
共 4933页/4932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