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崇乐 ;
王平远
《昆虫学报》
1953
摘要:红蜘蛛在早春间危害麦苗。受害轻者叶片变黄并呈现许多小白斑,重者全部变黄以致枯萎不能继续生长。解放以後农民群众在正确领导下已经创造了不少简便有效的除治方法。但在总结工作经验中感到各地情况颇有出入,以越冬情况来作例子,究竞以卵还是以成虫过多,说法并不一致。因此使我们感到小麦红蛛蜘是否就只一种。自1951年起我们即着手收集资料进行观察,至最近对於种别问题始获得初步答案,特先报导以供参
-
《中国农业科学》
1952
摘要: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由于近年来各项生产事业的迅速恢复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小麦的需要量日益增加。为适应这一新的情况,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各地农业生产领导机关必须加强对小麦增产的领导工作,集中一切力量,提高小麦单位面积的产量。现在麦收即届,为便于在秋播前颁布小麦丰产奖励,更好地开展小麦丰产竞赛,以争取下一季小麦的更大丰收,各地必须抓紧季节,作好下列工作:
-
卜慕华 ;
周嘉平
《中国农业科学》
1952
摘要:到四月下旬为止,全国各地小麦锈病除福建、浙江、苏南发生较重的条锈病外,其它地区尚不严重。广东广西小麦种植不多,四月中旬即行成熟收割,条锈病叶锈病约系一月中旬前后发生,成熟前发生较重的杆锈病,为害产量轻微。福建江西小麦在四月至五月成熟,普遍发生条锈、叶锈及杆锈。江西最初发现在三月上旬,三月缺
-
王玉亭 ;
冉志明
《中国农业科学》
1952
摘要:1952年全国小麦获得丰收,创造了无数的丰产新纪录,发现了许多丰产模范。但各个丰产模范有各种不同的栽培技术,有的丰产经验是与苏联的先进经验相符合的,而有的丰产经验与我们推广的栽培方法相违反,并且各个丰产模范的经验又非整套,而是各有可取之点,因此我们就必须把他们各个
-
徐东震
《中国农业科学》
1952
摘要:小麦金针虫为濮汤专区麦作主要害虫之一,为了解这种害虫在我区发生之情况及生活习性,俾便寻找防治方法达到小麦丰收之目的,于51年10月1日以范县篇代表区,深入到村,利用个别访问及召开座谈会的方式,进行了重点调查。兹将调查情况介绍如下:(一)发生情况——五○年全县总耕地面积59%均种植小麦。自五○年秋季九月间,该县堤东(临
-
杨绍卿
《中国农业科学》
1952
摘要:山东省文登县以往种的都是"红秃头""白秃头"小麦,产量很低。自从于青绶、刘信珍夫妇发现了"扁穗小麦"(文登县农场定的名,当地群众叫"多棱麦子"或"扁麦"),经过农场的推广,现在全县已有百分之九十的麦地都种了"扁穗小麦"。并推广到胶东一带及国内若干地区。由于产量比一般小麦高,茎秆坚韧不易倒伏,而且能抗"黄疸";所以很受群众欢迎。它的发现和推广经过是这样的:一九四二年麦收时,刘信珍到地
-
王德浩
《中国农业科学》
1952
摘要:王宝拄在病害防治上,最重要的经验是穗选、单收和单打;种子上清洁无病菌,所以无病害发生。红矾是防治地下害虫,与腥黑穗病无关;如果能结合早种(多前不过苗),他的方法是值得介绍的。
-
田夫
《中国农业科学》
1952
摘要:察北是察哈尔省的春麦产区,因麦稈蝇的为害,产量损失很大,已引起一般人的注意。关于麦稈蝇在察北地区的生活变化及为害的严重性,在本刊本年四、五两期中发表过。今年的生活史观察当中,发现有小麦蝇(属于双翅目,黄潜蝇科)为害。小麦被害率平均达25.05%,不仅是麦稈蝇的为害,与小麦蝇是不能分开的。初步调查被害株数200株,剥出麦稈蝇164
-
宋邦钧
《中国农业科学》
1952
摘要:一前言黄县是膠东小麦重要产区之一。群众习于精耕细作,土地肥沃。当地农民多以小麦玉米为主要食粮;耕作制度亦多以小麦和玉米轮作,一年两熟。玉米田中,多数间作黄豆。自从爱国主义增产竞赛运动开展以来,特别是从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实行丰产奖励以后,广大农民群众,生产情绪高涨,普遍注意了加工
-
《中国农业科学》
1952
摘要:几年来,各地在小麦生产方面已获得显著的成绩,全国总产量已恢复到战前水平,并在开展爱国丰产评比竞赛运动中涌现出许多高额丰产的模范,创造了很多合乎科学原则的丰产栽培技术;但其中也还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因此未能充分发挥小麦增产的潜在能力。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