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2种不同饲养模式对奶公犊产肉量、脂肪含量及肉品质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12) 24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2种不同饲养模式对奶公犊产肉量、脂肪含量及肉品质的影响 China Animal Husbandry & Veterinary Medicine 2014 (12) 24

2种不同饲养模式对奶公犊产肉量、脂肪含量及肉品质的影响

作  者:
AdriánCatrileo;李杰
单  位: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肉品质;背最长肌;CLA;脂肪酸;奶公犊
摘  要:
奶公犊通常在幼龄时就被屠宰,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奶公犊后期饲养的生产问题及降低饲养成本,然而若奶公犊有更好的肉品质,将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本试验主要研究散养和集约化饲养2种模式对奶公犊背最长肌中脂肪酸特性和含量的影响。选用16头14月龄的荷斯坦奶公犊,初始重(LW)为(340±20)kg,随机分组,散养组(T1)组饲喂青贮牧草、甘蓝和1%精料;集约化组(T2)饲喂青贮牧草和2%精料,饲养21月龄,体重达550kg时屠宰。结果表明,两组屠宰率、眼肌面积、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T1组和T2组的肾脏脂肪含量分别为4.44和2.61kg,差异显著(P<0.05);T2组pH(5.72)高于T1组(5.46),差异显著(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共轭亚油酸(CLA)c-9,t-11、C18∶2n-6trans、C18∶3n-3、C22∶5n-3、C22∶6n-3,T1组显著高于T2组(P<0.05)。T1组中牛肉的n-6∶n-3比例低于4.0。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9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